章节目录 第1398章 年 太祖驾崩与建文帝继位(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这一年的大明王朝,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太祖皇帝朱元璋龙驭上宾,整个天下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与惶惶不安之中。而朕,朱允炆,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承继大统,登上了那至高无上却又重担千钧的皇位,满心皆是对未来的忐忑与期许,只盼能不负太祖所托,守好这大明的锦绣江山。
《明史·恭闵帝本纪》记载:“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彼时那紧张而又肃穆的局势,太祖驾崩,朕仓促即位,诸多事务纷至沓来,需得一一妥善处置,而这天下,也在悄然间开启了新的篇章,这便为围绕“1398年 太祖驾崩与朕建文帝继位”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传承、变革与未知的历史岁月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朕自幼生长在这皇宫大内,深受太祖皇帝的疼爱与悉心教导,熟读经史子集,心中满是对儒家仁政的向往,想着若有朝一日能君临天下,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可真到了这继位之时,才发觉那沉甸甸的皇冠,戴在头上竟是如此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朕记得那日,宫中一片素白,哀声阵阵,众人皆沉浸在太祖驾崩的悲痛之中。朕身着素服,跪在太祖的灵前,心中悲痛难抑,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太祖往日对朕的种种教诲与期许,暗自思忖着往后该如何肩负起这大明的江山社稷。
一旁的黄子澄、齐泰等几位近臣,亦是满脸哀伤,可他们看着朕,眼中又透着几分担忧与期待。待得祭祀完毕,黄子澄悄悄凑到朕身边,轻声说道:“陛下,如今您已继位,这天下可都指望着您了呀。太祖皇帝一生雄图伟略,创下这大明基业,如今陛下当思如何稳固朝纲,施行德政,让我大明更上一层楼啊。”
朕微微点头,说道:“黄爱卿所言,朕亦深知,只是朕初登大宝,诸多事务尚不熟悉,还需爱卿等多多辅佐才是。”
齐泰也在一旁说道:“陛下,当下之急,乃是先稳住朝中局势,各地藩王手握重兵,此乃心腹大患,需得早做谋划呀。”
朕听了这话,心中一紧,藩王之事,朕又何尝不知,那些皇叔们皆是战功赫赫,在各自的封地颇有威望,且兵强马壮,若有不臣之心,实乃朝廷大患。可他们皆是朕的亲人,太祖在世时,对他们亦是信任有加,朕若贸然行事,又怕伤了亲情,落得个不仁不义的名声。
朕回到寝宫,独坐于榻上,陷入了沉思之中。朕深知这皇位得来不易,更明白守成之难,可面对这棘手的藩王问题,着实有些举棋不定。这时,朕的老师方孝孺前来求见,朕赶忙宣他进来。
方孝孺入殿后,行过大礼,见朕一脸愁容,便问道:“陛下,何事如此烦忧,不妨说与微臣听听,或许微臣能为陛下分忧一二。”
朕便将心中对藩王之事的顾虑一一道来,方孝孺听后,手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自古藩王拥兵自重,多有祸乱之举,如今虽未生事端,可防患于未然总归是好的。陛下可先从礼制入手,削减他们的一些特权,再徐徐图之,若有那心怀不轨者,便可名正言顺地加以处置。”
朕听了方孝孺的话,觉得有理,可心中依旧有些犹豫,说道:“方爱卿,此计虽妙,可毕竟都是朕的亲人,朕实在于心不忍呐。”
方孝孺微微皱眉,说道:“陛下,陛下身为天子,当以天下为重,若因私情而误了国事,那才是得不偿失呀。况且,只要处置得当,也未必会伤了亲情,陛下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嘛。”
朕长叹一声,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再斟酌斟酌吧。”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朕一边忙着为先皇守丧,一边着手处理朝中的诸多事务,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各地的官员纷纷进京朝见,呈上各地的奏报,有说民生之事的,有讲吏治情况的,朕都一一仔细批阅,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在民间,百姓们听闻太祖驾崩,新皇继位,也是议论纷纷。在应天府的街头巷尾,百姓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这天下局势的变化。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如今新皇继位了,也不知这日子会不会有啥变化呀,只盼着能像太祖皇帝在时那般太平就好咯。”
一个年轻后生则说道:“听说新皇是个饱读诗书的主儿,想来会施行些仁政吧,咱们百姓的日子说不定能更好过些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想法,可心底里,也都盼着这大明的江山能长治久安。
再说那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各怀心思。有的大臣一心想着辅佐朕,让大明更加昌盛;可也有那等心思活络之人,暗自观察着局势,想着若是能攀附上哪方势力,日后也好飞黄腾达。
有一回,朕在朝堂之上,与大臣们商议削减藩王开支一事,这事儿刚一提出来,便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