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59章 年 小明王迁都(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元至正年间,天下已然是大乱之势,犹如一锅煮沸的热汤,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纷争不断。元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那往日的威严早已被烽火硝烟冲得七零八落。在这乱世之中,红巾军揭竿而起,打着恢复大宋江山的旗号,燃起了反元的熊熊烈火,而小明王韩林儿,便是这红巾军所拥立的希望之光,承载着众多义军的期许,也身处这风云变幻的旋涡中心。
据《明史·韩林儿传》记载:“十九年,遣将陷杭州,败于海宁,还攻掠嘉兴。八月,学罗帖木儿欲解安丰之围,遣兵击福通,大败之,杀获相当,而睢州总制官王宣叛,欲并其军,乃诟福通,纳罗帖木儿。福通气走,林儿使人止之,弗听。先是,林儿居亳州,继徙安丰,号宋,改元龙凤,分兵据郡县,遂据有江、淮间。”
我叫陈佑,本是亳州城里一个普通的商贩,靠着贩卖些布帛维持生计。亳州,这座曾有着几分繁华的城池,在红巾军的经营下,倒也热闹非凡,街头巷尾满是义军的身影,百姓们起初因着红巾军打着恢复汉家江山的旗号,对他们颇为支持,觉得这元朝的黑暗统治终是要到头了。
我每日在城中的集市摆摊,听着来来往往的人谈论着天下大事。有人说那朱元璋的势力在南边越发壮大了,攻城掠地,收纳了不少贤才;也有人提及刘福通的红巾军英勇作战,打得元朝军队节节败退,只是这天下何时能真正太平,却依旧是个未知数。
那时,小明王韩林儿就坐镇在亳州,虽说年少,却有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我曾有幸在城中的一场庆典上远远见过他一面,他身着华服,头戴冠冕,被一众将领簇拥着,那模样仿佛真就是大宋江山的正统继承人一般。可我心里也明白,这天下还乱着呢,想要坐稳这“皇帝”之位,谈何容易。
然而,亳州的安稳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元朝军队的不断反扑,以及周边其他势力的虎视眈眈,亳州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城中的红巾军将领们时常聚在一起商讨对策,我偶尔路过那议事的营帐,便能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有一回,我收摊回家,路过营帐时,听到里面一位将领大声说道:“如今这亳州四周皆是敌患,再守下去,怕是凶多吉少,咱们得寻个更为安稳的去处才是呀。”另一位将领则反驳道:“亳州乃我等根基所在,怎能轻易舍弃,当是集结兵力,与敌军决一死战才对。”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我听着,心中也不禁为这亳州的未来担忧起来。
没过多久,便传来了要迁都的消息。这消息在城中一传开,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有的忧心忡忡,害怕这一路迁移会遭遇诸多危险;有的则觉得或许换个地方,能让红巾军更好地发展,也好早日平定这乱世。而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这亳州毕竟是我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一旦离开,真不知前路如何。
在准备迁都的日子里,亳州城变得格外忙碌。红巾军们忙着收拾粮草、辎重,安排百姓的迁移事宜。我也在整理自家的货物,想着这一路要带些什么才好。看着城中那慌乱又有序的景象,我心中感慨万千。
这时,我结识了一位在红巾军中做文书的年轻人,名叫李然。他为人机灵,知晓不少军中的事儿,常与我唠嗑。有一日,他笑着对我说:“陈大哥,你莫要太过担忧,虽说这迁都折腾了些,但安丰那地方也是个好所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到了那儿,咱们又能重整旗鼓咯。”我听了,苦笑着摇摇头道:“但愿如此吧,这一路可别出什么岔子才好。”
终于,到了出发的那一日。天还未亮,城中便响起了阵阵号角声,大队人马开始朝着安丰的方向行进。我跟着迁徙的百姓队伍,一路走着,看着周围熟悉的景物渐渐远去,心中满是不舍。队伍里,有老人在低声哭泣,有孩童好奇地张望着,大家的心情都颇为沉重。
这一路上,可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时而遇到小股的敌军骚扰,红巾军们便要停下来奋力抵抗,保护百姓;时而又逢上恶劣的天气,大雨倾盆而下,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少人摔倒在地,弄得满身是泥,狼狈不堪。
有一回,在经过一处山谷时,突然遭遇了一伙山贼的打劫。那山贼们手持刀棍,从山上冲了下来,嘴里喊着让我们交出财物。百姓们吓得惊慌失措,队伍顿时乱作一团。就在这时,红巾军的将领们迅速组织起士兵,与山贼展开了搏斗。那场面,喊杀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刀光剑影交错,好不激烈。
我躲在一辆马车后面,心中害怕极了,只盼着红巾军能尽快击退山贼。好在红巾军训练有素,没过多久,便将山贼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可这一场变故,也让队伍损失了不少物资,还有些百姓受了伤,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李然走到我身边,看着我惊魂未定的模样,打趣道:“陈大哥,这乱世之中,出门在外,啥事儿都能遇上,就当是一场别样的历练咯,等咱们到了安丰,可就能安稳下来啦。”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这小子,还有心思打趣,方才那场面,差点把我的魂儿都吓没了。”虽是这般说着,可心里却也知道,在这乱世,也只能苦中作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