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99章 年 屠滽请罢传奉官(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

1499年,(弘治十二年)岁在己未,大明江山承平日久,然朝堂内外,亦是波谲云诡,暗流涌动。孝宗皇帝朱佑樘励精图治,一心想让这天下更为昌盛,可诸多弊病却如附骨之疽,难以轻易祛除。

在那诸多史册记载之中,有这般文字记录:“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二月,一个月中传升达二百余人。十二月初五日吏部尚书屠滽上言请罢传奉官七百九余人,兵部尚书马文升也上言说传奉画工并准其世袭不妥,六科十三道皆上疏极言传奉之弊,但孝宗未听取。”这传奉官,本就是靠着皇帝直接传旨任命,不经吏部正常选任流程,如此一来,鱼龙混杂,或有那谄媚之徒、无能之辈靠着钻营,竟也能得一官半职,朝堂之上,风气渐坏,正直之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且说在这京城之中,有一位名叫林宇轩的年轻御史,年方二十有五,生得眉清目秀,身姿挺拔,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为人刚正不阿,最是看不惯那等歪风邪气。林宇轩出身书香门第,家中长辈皆是秉持着清正廉洁、忠君爱国之念,自幼的耳濡目染,让他一入仕途,便想着要做那朝堂上的一股清流,涤荡这世间的污浊。

这日,林宇轩如往常一般入朝当值,刚踏入那巍峨的宫门,便瞧见一众官员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神色各异。他心中好奇,走近一听,原来是在议论这传奉官之事。只听一位老臣摇头叹息道:“如今这传奉官越发多了,一月之内竟传升二百余人呐,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哪还有什么规矩可言,怕是要乱了套咯。”旁边一位年轻些的官员附和着说:“可不是嘛,听闻好些个靠着巴结逢迎上去的,根本就不懂为官之道,却占着那好位子,真正有才能的人却难以施展呐。”林宇轩听着,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愤懑之情,暗暗想着定要找机会向陛下进言,整治这乱象。

待他到了御史台,还未坐稳,便有同僚前来,神色凝重地对他说:“宇轩啊,你可知如今这传奉官的事儿越发严重了,听闻吏部尚书屠大人有意要上书请罢传奉官,可这事儿啊,怕是难呐,陛下那边还不知是何态度呢。”林宇轩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说道:“屠大人此举,实在是大快人心,我等身为御史,本就有监察之责,定要助屠大人一臂之力才是。”

几日后,林宇轩正在家中翻阅典籍,查找过往类似情况的处置之法,以备日后进言时能说得更为有理有据,这时,家中的老仆进来通报,说是好友苏文远前来拜访。这苏文远与林宇轩是同窗好友,如今在翰林院任职,也是个心怀天下的正直之人。苏文远一进门,便满脸忧色地说:“宇轩啊,你可听说了,那传奉官中如今又多了好些个靠给陛下进献些奇珍异宝就得了官职的,这成何体统啊。”林宇轩放下手中书卷,起身迎道:“我怎会不知,我正为此事忧心呢,屠大人欲上书请罢传奉官,我等当如何相助,你可有什么想法?”苏文远坐下来,沉思片刻后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先联络些朝中志同道合的同僚,一起联名上书,也好让陛下知晓此事众人的看法,引起重视啊。”林宇轩点头称是,两人便细细商讨起了联名的人员名单。

又过了几日,林宇轩和苏文远联络了数位朝中正直的官员,众人聚在一起,商讨那上书的内容。有人提出要着重列举传奉官泛滥带来的吏治腐败之害,有人建议强调此举对朝廷选拔贤才的阻碍,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却又透着严肃。林宇轩认真听着众人的话语,不时在纸上记录着要点,心中想着定要将这奏疏写得恳切有力,让陛下能看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终于,奏疏写好了,众人看着那洋洋洒洒的文字,都觉得满含诚意与道理,只盼着能上达天听,让孝宗皇帝有所触动。可就在他们准备将奏疏呈上去的时候,却听闻了一个消息,说是有几位受宠的近臣在陛下耳边吹风,言说这传奉官中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为朝廷也做了不少贡献,陛下似乎有些动摇了。林宇轩听闻此消息,心急如焚,在屋中来回踱步,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若是陛下被他们蒙蔽,那这朝堂的风气何时才能清正啊。”苏文远在一旁安慰道:“宇轩莫急,咱们且先将奏疏呈上去,再寻机会当面向陛下陈明利害便是。”

这日,林宇轩好不容易得了机会,能在朝堂之上向孝宗皇帝进言。他出列跪地,双手捧着奏疏,高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如今这传奉官日益增多,一月之内竟达二百余人,此等不经吏部正常选任之途,仅凭陛下传旨便得官职者,其中不乏那无能之辈、投机钻营之人,长此以往,吏治必乱,贤才难进,还望陛下能明察,准屠大人所请,罢黜这传奉官,以正朝堂风气啊。”孝宗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皱眉,说道:“林爱卿,朕知晓你等忠心,可这传奉官中亦有对朝廷有功劳之人,此事朕自会斟酌,你且退下吧。”林宇轩还想再劝,却见皇帝神色已有些不耐,只得无奈退下,心中满是失落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