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六讲】(1 / 1)

作品:《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页,我们这一科讲到“明见性无生灭”。

这一科的由来是,波斯匿王听到外道所谓的“此身死后断灭”,就是人死了以后就像灯消失一样——人死如灯灭;从这种对断灭的恐怖来启请佛陀开示。佛陀在开示当中,先让波斯匿王把这个生灭的相显出来。的确生命是有它生灭变化的一面,这是事实。前面是把这个生灭相显出来。

佛陀在讲完生灭相的时候,就问波斯匿王说:“那你知道还有不生灭的东西吗?”波斯匿王说他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将“生灭的因缘当中同时有一个不生灭的体性”开显出来。

前面是约着所见的恒河。你看,你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到你十三岁乃至到六十二岁的时候,你身体变化很大,但是恒河的水一点都没有改变,湿性依旧——它的湿性没有改变。这是第一点。这个是约着“所见之境”。

这以下约着“能见之心”来作说明。我们看经文: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佛陀说,你现在感到深自感伤,说你现在年纪也大了,头发也白了,面皮产生很多的皱纹。这个发白面皱的状态,是从童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是到了六十二岁才突然间变化的。所以你自己也讲到,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这个是你色身的状态。那么你用刹那刹那变化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样的六根去观察恒河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观察恒河的那个见性,能够见到恒河的、那个“见”的体性——能见的体性,它有没有所谓的年少、年老的差别呢?波斯匿王说:不也,世尊!我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差别的。

这一段,等于是把我们生命当中什么是生灭变化的,什么是不生灭的把它厘清。蕅益大师在这段经文的注解上说,佛陀在开显不生灭的时候,是用对比的方式,所谓“借事显理”。因为蕅祖说,这个不生灭的本性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根本没办法见到“不生灭”的,所以必须假借一个存在的事实。你看,恒河的水是变化的,湿性没有变化。从这个道理来类推,你的身心世界变化,但是在这个身心世界变化当中,你那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见闻嗅尝觉知这个功能慢慢地衰退,但是见闻嗅尝觉知那个见性、闻性,这个本身是没有改变的。所以我们在开显见性的时候,一定用对比的方式,假借生灭的因缘来开显不生灭的本性,是这个道理。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这样子。

好,佛陀把这个生灭的因缘跟不生灭的本性开显出来以后,佛陀就正式地回答波斯匿王有关生命相续的问题。我们看经文: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前面是佛陀通过一个问答的方式,把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开显出来。这以下佛陀正式来回答波斯匿王所提的所谓生命死亡以后的问题。

佛陀说,大王!你现在面皮变皱了,精神也变得比较衰颓了。但是你见到一切法的那个见精——那个见分,那个体性是没有变化的。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会变皱的、会衰老的,这个是变化;不会变皱的,是没有变化。这一段经文,佛陀要波斯匿王观察身心世界时把它分成两块,就是我们在观察身心世界时要分两部分观察。大乘佛法观事情是双方面:一个是变化的,是会产生皱纹的;一个是不会变化的,没有皱纹的。这是我们对身心世界一个全面的观察。

好,这样观察以后,就得到一个结论了:“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我们要知道,只要会变化,这个东西就会消失。你看到这个东西会变化,你就知道这个东西一定会消失。只要一个东西不变化,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它既然无生,它也就不会有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么,“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这种法尔不生——从来没有生、未来也不会灭的不生灭的见性,怎么会受着我们一期生命,随我们的生命而生,随我们的生命而死呢?

也就是说,当我们生命死亡的时候,有一个东西它不死亡的,因为它没有变化,它当然不会死亡。既然我们生命死掉、我们的色身消失以后,还有一个东西不消失的,那你怎么还相信这个末伽梨?末伽梨也是六师外道的其中一个,他是提出无因缘论——生命是没有因缘的。这种无因缘论也是被判作断灭见。六师外道有三个都是断灭见:迦旃延、毗罗胝子、末伽梨等,都是断灭的思想。你怎么还相信这个外道的断灭见,都说我们的生命死掉以后就全部消失了?

这一段佛陀的结论是说,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些东西是消失了,只要会变化的东西都消失了;有一个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没有变化的,它就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观察人生,它是有一个暂时性的因缘,还有恒久性的因缘。大乘佛法是这样观察的。这一段是佛陀的总结,就是“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这是佛陀给他的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