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80章 大明第一奸臣严嵩(1 / 1)
作品:《开局盘点历史十大明君》如果要评选出大明王朝的奸臣排行榜,那严嵩必定名列前茅。这位权臣独揽朝政长达二十余年,不仅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还残忍地杀害忠臣,权势之大,几乎能只手遮天。然而,随着其子严世蕃被斩首示众,严嵩及其子孙最终沦为平民,他那祸国殃民的官场生涯也就此画上句号。或许,严嵩对嘉靖帝来说只是一颗弃车保帅的棋子。他的崛起是嘉靖时代的一种必然选择,而这一切都源于嘉靖帝的政治策略。从这个角度看,严嵩更像是嘉靖帝手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
严嵩,生于1480年,卒于1565年,其祖籍为江西。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个屡次落榜的穷秀才。严嵩自幼聪慧过人,年少时便能吟诗答对。他在九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学;十九岁时又成功考取举人;二十五岁更是高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二名,并被选为庶吉士。
严嵩刚进入翰林院没多久,便崭露头角,其出众才华得到众多士大夫的赞赏。正德二年(1507年),严嵩获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但没过多久,他却以身体欠佳为由辞官还乡。自此以后,严嵩在汾阳县的灵山隐居读书,一待便是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间,他过着相对贫寒且平静的生活。在此期间,他曾感叹道:“久抱沉疾,既不能从事于世务,又弗能理故业,徒以病躯仰食官禄,非所宜也!”于是他决定归乡养病,学习种田之法。这段时间,严嵩过着田园般的生活,而此时的朝廷正处于大宦官刘瑾专权时期。
刘瑾执政时,许多忠良之士遭受残酷迫害。刘瑾倒台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严嵩得以重回朝廷并恢复官职。在嘉靖帝统治时期,翰林院学士夏言因为在一场关于皇统的重要争论中表现出色,赢得了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得到了晋升。他成为了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还被封为少师。严嵩见此情形,极力讨好夏言。考虑到两人是同乡关系,而且严嵩口才极佳,最终成功获得了夏言的推荐,从此仕途一帆风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担任礼部尚书。由于嘉靖帝非常重视礼仪,礼部尚书这个职位显得尤为重要。严嵩利用这一机会与嘉靖帝频繁接触。然而,此后的嘉靖帝逐渐丧失了让明朝强大起来的决心,沉迷于道教修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之术,频繁在宫中举办斋醮活动,渴望早日成仙。
然而在这种场合中,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点燃献给上天的青瓷,这被视为向天庭呈报祥瑞的象征。而严嵩在了解了嘉靖皇帝的特殊癖好之后,凭借其卓越的文采,精心撰写了一篇篇精美的青瓷,深深打动了嘉靖皇帝的心弦。这些青瓷不仅展现了严嵩的才华横溢,更体现了他对嘉靖皇帝的深入了解和迎合。
然而,夏言却对嘉靖皇帝沉迷于道教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他认为这种迷信的行为无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只会让皇帝陷入虚幻的世界中。因此,对于严嵩巴结讨好嘉靖皇帝的举动,夏言心生反感。他觉得严嵩的行为过于谄媚,与他作为一名正直官员的原则背道而驰。
严嵩曾多次试图拉拢夏言,甚至邀请他到府上做客。严嵩亲自登门送上请帖,希望能够与夏言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夏言对严嵩的邀请毫不客气地予以回绝。他不愿意参与这种阿谀奉承的活动,也不想与严嵩这样的人为伍。夏言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严嵩并没有放弃,而是直接跪在门外朗读请帖。直到日落西山,夏言才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前往赴宴。然而,即使到了严嵩家中,夏言依然面露不悦之色。在宴会上,夏言只喝了几口汤便拂袖而去。这次羞辱让严嵩心中萌生了报复的念头。此后,热衷于修仙的嘉靖皇帝将沉香木制作的香叶赐给夏言和严嵩观赏。夏言认为这不符合礼法制度,坚决不肯佩戴;而严嵩则恰恰相反,欣然接受并佩戴起来。
他不但每逢上朝总是带着一脸谄媚的笑容,乃至还拿青纱罩住仪表庄重。在嘉靖的深邃目光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同昼夜分明。其对自身的忠诚倾向,皇帝洞若观火、一目了然。自此,严嵩凭借其独到的洞察与迎合,日益深得龙心。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夏言,眼见自己一手栽培的得力助手,非但不思回馈,反而以全是象牙,心中愤怒难平。遂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对严嵩的弹劾之路。然而,嘉靖对此无动于衷,甚至明里暗里皆对严嵩予以庇护。即便是最为敷衍的回应,在皇帝眼中也仿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备受赞誉。
一时间,严嵩的势力如日中天,遍布朝堂。他开始利用皇帝的宠幸,对夏言进行无端的指责与构陷。世宗一怒之下,将夏言贬谪,使其远离权力中心。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世宗对严嵩委以重任后不久,便发现严嵩虽然在撰写青词方面才华出众,但对于国家治理和政务处理却表现得十分平庸,缺乏才能和见识。因此,世宗决定重新召回夏言,并让他的地位超越严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