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2章 关于民国的一些汉奸(2 / 2)
作品:《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校长陈垣对他的弟子、国文讲师启功说道:“一个民族的消亡,是从民族文化开始的,没听说,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你我要坚守教书阵地,只管好好备课,教书,这也是抗战!”由于辅仁是不受倭寇控制的大学,华北沦陷区的青年莫不以考入辅仁为荣。
私立学校和科研机构中,则只有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任校长的华夏大学,基本保持独立,苦苦维持至抗战结束。
此消彼长之间,汉奸学校日益增多,汉奸的队伍越滚越大。陈垣感慨地说:“抗战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否则跳下去的人将越来越多。”然而抗战时间之长,远超陈垣预料。
为了达到奴化华夏青年、实现思想控制的目的,北平沦陷不久,日伪当局便提出“北大复校”,建立伪北大。
伪北大起初没有校长,担任“监督”的,是民国文化界和政界名人汤尔和。汤尔和患肺癌后,接替他出任伪北大第一任校长的是钱稻孙。
钱稻孙少年留倭,对倭寇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别人跟他提起抗倭,他连连摆手说:“万万抗不得,抗,不只是亡国,还要灭种。”这种自轻自贱的论调,连金岳霖这种谦谦君子都要跳起来揍他。
钱稻孙的一位朋友,害怕将来倭寇战败,想脚踩两只船,就来征求他的意见,钱竟然回答道:“我就没有想到有那一天!”
担任伪北大校长后,钱稻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自己的叔叔钱玄同出山。
北师大迁往西安时,身为师大国文教授的钱玄同因百病缠身,不得不留在北平。他虽有留日背景,但终日闭门谢客,侄子请他出山,也被他打出门去。为了明志,钱玄同将名字改回自己的原名“钱夏”,用“夷夏之辨”的典故,表明不做“顺民”。
1937年9月19日,旧历中秋。钱玄同日记记载:“‘倭寇特令全市商店挂灯结彩以志庆祝。藉纪念东方文化之佳节也。
当时的北平城到处都是倭寇特务,对各界人士进行监督抓捕,这些倭寇特务,有的剃光头,穿长袍,他们参加各行各业,还去考入华夏大雪学,考入学校时用的是华夏人的姓名,每人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话。只是后来才渐渐被人知道他们是倭寇人。每个行业都进入了这些特务,使得人人自危,害怕突然被抓!
北大教授马裕藻因年迈和患高血压未能转徙内地,北大指定他和周作人、孟森、冯祖荀四位教授留守并照看校产,时称“北大留平四教授”。后周作人投敌,倭寇数派周去请马裕藻出山,都吃了闭门羹。由于周作人屡来,最后马裕藻的幼子奉父命对周说:“我父亲说了,他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