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1章 准备工作(1 / 1)

作品:《南风紧

第二天一早,苏圣平就规规矩矩到知府衙门拜访了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如今也是朝不保夕,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被罢官回家,所以对崇武的事情也没多少心思,双方很公式化的见了面,当然也象征性谈论了一下崇武那边的情况,顺便谈了谈有关崇武的人事问题。

显然知府大人如今更担忧的是自己的前程,崇武的事情都是罗炳南在处理,如今不仅收到了好处,还安排了人,就没多说什么。对于苏圣平请求的救助,也很大方的表示会给予一定的支持,不过具体数字还要罗炳南点头。泉州毕竟富庶之地,尽管议税府库后有所损失,但拿出一些银子救助崇武也是应有之义。苏圣平本来就不抱太大希望,只是公式化的拜见,何况他也知道这知府确实要完蛋了,乐得早点结束没营养的会面,之后在知府大人幕僚的引见下,一一拜见了知府衙门主要的官吏。

正所谓阎王好找,小鬼难缠。知府大人可能很快会完蛋,但是其他一些诸如户房主事的官吏,以后要经常打交道,苏圣平还是很客气的跟他们套近乎。不指望能帮上多大忙,至少别扯后腿。

当天下午,着重拜访了罗炳南。从消息上来看,此次他不会受到太大牵连,虽没有官升一级的可能,却能保住现在的位置,何况知府大人答应的一些钱粮物资,还要靠罗炳南张罗,因此赶紧趁机跟他汇报了崇武的现状和自己的一些打算,争取他的支持。

罗炳南倒也好说话,第一时间经历了崇武劫难过后的事务。听了苏圣平的汇报,肯定了苏圣平计划帮助民众修筑房屋的想法,不过对于编练民团一事不置可否,强调了府衙目前的财政困难,对民团一事不支持也不反对,需要崇武县衙自己解决困难。毕竟罗炳南在崇武待了一段时间,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最后和苏圣平敲定了两年内每年一万两银子的补助。

对苏圣平来说,这一万两银子就是一笔启动资金,之后的事情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反正民团方面的支出本来也不指望府衙能有太多支持,能捞到一万两就已经很满意了,凡事还要靠自己,民团的事情要靠崇武自己解决。

晚上回到家后,苏圣平继续和朱强、虫子一起商议物流行人手调派问题。最终报名参加民团的人数有近四百个,还要经过一次筛选,争取最后保留下来三百人。然后再从崇武招募八百人,筛选下来的人作为后勤保障、训练教官人选。第二天,苏圣平一早就赶往复兴工业园和科学研究院,在那见到了意想不到的两人。

唐城、唐本务父子在泉州安顿好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先是跟着于冠华捣鼓造船和营造码头的有关事项,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在各个研究所里“转来转去”,两人精湛的技术和对匠术的理解在营造、器械、格物、冶炼化工等研究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朱旭东、路瑞生、高捷都时不时和他俩讨论问题。如今两人虽然没有在任何一个研究所任职,不过在他们说得上话的研究所俨然是权威人物了。

苏圣平看了工业园几个工坊的生产情况之后,对几个管事进行了表扬,勉励他们做好准备,等研究所的一些成果出来之后,要及时的投入生产。之后又和华良栋单独进行了谈话,让他做好准备,随时要到崇武上任,筹划新建一个工业园的事项。

看过工业园之后,在卢惠光的陪同下,又一一察看了各个研究所,和所长们叙谈了相关研究事项。卢惠光这个院长当的压力相当大,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研究院的成果不多,但钱花的不少,去年底还被审计了一通,给朱音叫过去好好批了一顿。因此陪着苏圣平一个个研究所看过来,总是战战兢兢的,好在苏圣平宽慰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让他放宽心。

苏圣平此行最重要的是要看农学研究所,尤其是去年制定的课题研究成果,一是农作物的种植,一是畜禽养殖,一是罐头酱料的制作。这些事关他在崇武的施政,甚至立即就要实施。所以才要亲自来看过一次,才能决定是否在崇武推行。

研究所的成绩有喜有忧,农作物种植时间太短看不出成果。好在畜禽养殖和酱料制作基本成熟,畜禽方面相比以往,大幅度提升了产量,猪、鸡、鸭等生长周期明显缩短,鸡蛋鸭蛋产量也有所提升,只要能大面积推广,足够保证民团今后的需要,给养殖户创收。要说畜禽养殖还产生不了太大的经济效益,酱料就值得期待了。

泉州靠近海边,以往也会有人用海产品制作一些酱料,但不论是味道,还是保存方法都不尽如人意。研究所通过不断试验,用鱼、虾、禽肉等为材料,做出了十来种不同口味的酱料。苏圣平一一试过之后,很是满意,认为目前这些已经能够满足各个地方的口味了,准备将这个研究成果用到崇武县那边,相信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很快就会畅销各地,能够促进崇武县恢复生产,还能为复兴商社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过来还能进一步支持各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