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26章 众矢之的(1 / 1)
作品:《大晋霸主》在晋王遇刺后的短短几日,晋国这片土地仿佛被一股黑暗的诅咒所笼罩,陷入了动荡与恐慌的深渊。韩垣和魏昶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邪恶木偶师,运用他们那见不得光的手段,全力推动着这场阴谋的巨大车轮,使其无情地碾压过晋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凭借手中庞大的人脉网络和堆积如山的财富,如同掌控丝线的鬼魅,将舆论的风向牢牢操纵在股掌之间,使得整个晋国的臣民,无论贵贱贫富,都深信不疑地认为,是智伯瑶派出杀手,对晋王痛下杀手。
在晋国那繁华却又因恐惧而略显萧索的都城,大街小巷如同被恐惧点燃的蜂巢,到处充斥着关于智伯瑶谋逆的传言。百姓们三三两两,神色慌张地聚在街头巷尾,交头接耳,仿佛每一阵微风都可能带来更可怕的消息。“听说了吗?智伯瑶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居然派人刺杀晋王,简直是胆大包天!”一个身形佝偻的卖菜小贩,压低了声音,神色惊恐地对旁边一位同样满脸忧虑的路人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恐惧,手中还紧紧握着那杆秤,仿佛那是他在这混乱世道中的最后一丝依靠。
“是啊,平日里看他威风凛凛,率领着大军,还以为是晋国的栋梁,没想到竟是这般大逆不道之人。咱们晋国怕是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路人忧心忡忡地回应着,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下意识地拉了拉身上破旧的衣衫,仿佛这样能抵御即将到来的灾难。
而在那庄严肃穆却又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上,韩垣和魏昶如同两只狡黠的狐狸,联合那些早已被金钱和权势收买的大臣,如同合唱般不断地向晋王进谏,言辞激烈地要求立刻出兵讨伐智伯瑶,以彰显国威,平息民愤。“陛下,智伯瑶公然行刺陛下,此乃十恶不赦之罪,其罪当诛,万死难辞其咎!若不尽快将其剿灭,何以平民愤,何以安天下?晋国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等着陛下为他们主持公道啊!”荀逸站在朝堂之上,脸上义愤填膺的表情可谓是栩栩如生,仿佛他真的是那个对智伯瑶的行径深恶痛绝、一心为晋国着想的忠臣。然而,只有他自己清楚,在那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是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渴望。
晋王躺在病榻上,面色苍白如雪,仿佛一片在寒风中摇摇欲坠的残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纠结交织的复杂情绪,如同暴风雨中的海洋,波涛汹涌却又找不到方向。多年来,智伯瑶为晋国立下的赫赫战功,犹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他的记忆之中;但此次遇刺事件,又像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地刺痛了他对智伯瑶的信任。“诸位爱卿,此事非同小可,切不可草率行事。智伯瑶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若贸然出兵,恐怕会引发内乱,使晋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且容朕再深思熟虑一番。”晋王的声音虚弱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那是长久居于高位所养成的特质。
韩垣见状,向前迈出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脸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说道:“陛下,智伯瑶狼子野心,其行径已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整个晋国都人心惶惶。若不尽快处置,恐怕民心不稳,国将不国。其他诸侯国也定会趁机蠢蠢欲动,晋国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啊!陛下乃晋国之主,肩负着祖宗基业和天下百姓的福祉,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啊!”韩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重锤一般,一下一下地敲击在晋王的心坎上,试图敲碎他心中对智伯瑶仅存的一丝信任。
魏昶也赶忙在一旁附和,言辞恳切地说道:“是啊,陛下。智伯瑶此举,已犯了天下之大不韪,简直是天理难容。若不予以严惩,何以彰显陛下之威严,何以告慰天下百姓?晋国的臣民都在期待着陛下的圣裁,盼望着能早日将这逆臣贼子绳之以法,还晋国一片安宁。”
而此时,在山谷边那略显简陋却又充满肃杀之气的智伯瑶营地,智伯瑶等人正围坐在一起,焦急地商讨着应对之策。营帐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扼住了众人的咽喉。“将军,如今舆论对我们极为不利,整个晋国都在声讨我们,百姓们都坚信是我们派人刺杀了晋王。这如汹涌潮水般的舆论压力,让我们几乎喘不过气来,该如何是好?”张子陵眉头紧锁,仿佛两座即将合拢的山峰,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下意识地来回踱步,手中的羽扇不自觉地扇动着,然而,那扇出的风却无法吹散笼罩在营地之上那如乌云般厚重的阴霾。
智伯瑶面色凝重,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他静静地坐在营帐中的主位上,目光坚定却又带着一丝无奈,仿佛一位在黑暗中坚守的孤勇者。“这分明是有人处心积虑地陷害我们,想借晋王之手除掉我,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如今晋王对我已心生猜忌,我们若贸然辩解,以他现在的心境,恐怕不仅不会相信,反而会更加坚信我们有罪。”智伯瑶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砂纸摩擦,透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