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阅读设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章节目录 第2章 玉镯忆旧梦,帝后救至亲(1 / 1)

作品:《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洪熙元年,紫禁城的秋意正浓。宫墙内外,银杏金黄,枫叶飘红,将这座古老的宫殿装点得如梦如幻。在一处静谧的偏殿,已退位的朱棣与徐妙云正闲适地整理着房间。

朱棣身着一件深蓝色的布袍,束着黑色腰带,虽已步入暮年,但身姿依旧挺拔。他弯下腰,将地上的旧物轻轻拾起,分类摆放。徐妙云则在一旁的案几前,细心地擦拭着摆放的瓷器。她穿着一件素色的长裙,头发整齐地挽起,几缕发丝垂在脸颊旁,更显温婉。

“四哥,你看这边。” 徐妙云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探寻。她在一个角落发现了一只陈旧的首饰盒,木质的盒身有些斑驳,铜锁也生了锈。

朱棣缓缓走过来,目光落在那只首饰盒上,微微眯起眼睛,似在回忆。“打开看看。” 他说着,伸手轻轻拨弄着那把锈锁。

徐妙云找来一把小钥匙,轻轻插入锁孔,一转,“咔嚓” 一声,锁开了。她缓缓打开盒盖,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呀!” 徐妙云不禁轻呼,眼中瞬间涌起复杂的情绪,有惊喜,有感动,更多的是深深的怀念。首饰盒里,静静地躺着一对玉镯子。玉镯温润透亮,在黯淡的光线下仍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朱棣的眼神瞬间凝固,他的瞳孔微微放大,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动容。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拿起一只玉镯,放在眼前端详。“妙云,这…… 这是父皇母后送给我们的新婚礼物啊。”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无尽的思念。

徐妙云的眼眶迅速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另一只玉镯,轻轻抚摸着,仿佛抚摸着那段逝去的岁月。“是啊,四哥。当时新婚大典,父皇母后坐在高堂,笑容满面,亲手将这对玉镯交到我们手中。” 她微微仰头,努力不让泪水落下,可声音却已哽咽。

朱棣轻轻点头,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闹非凡的新婚之夜。红烛摇曳,喜字贴满洞房,他看着身着凤冠霞帔的徐妙云,美得如同下凡的仙子。而父皇母后坐在上方,目光慈爱,满是对他们的祝福。

“那时,我们满怀憧憬,以为未来会一帆风顺。” 朱棣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却没想到,命运如此波折。”

徐妙云轻轻叹了口气,泪水终究还是滑落脸颊。“我们虽身为穿越者,知道许多历史的走向,可面对亲人的命运,却无能为力。母后那么善良,大哥那么仁厚,雄英那么可爱……” 她捂住嘴,泣不成声。

朱棣将徐妙云拥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妙云,别难过。那些日子,我也常常自责。若我们当时能更强大,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悔恨,紧紧握着玉镯的手微微颤抖。

徐妙云在朱棣怀中抬起头,眼中满是哀伤:“我无数次在梦中见到他们。母后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她的笑容还是那么温暖;大哥站在一旁,笑着劝我别太操劳;雄英则在我们身边蹦蹦跳跳,喊着要听故事。” 她的脸上挂着泪痕,却又带着一丝梦幻般的笑意。

朱棣微微皱眉,眼中闪着泪光:“我也一样。每次醒来,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心里就像缺了一块。我多希望能再听一次母后的教诲,再与大哥促膝长谈,再抱抱雄英那孩子。”

两人相拥而坐,手中紧握着玉镯子,沉浸在回忆的洪流中。许久,徐妙云打破沉默:“四哥,你说如果真有机会再见到他们,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朱棣微微仰头,望着天花板,思索片刻:“我想对父皇母后说,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年我努力治理大明,虽历经风雨,但从未忘记他们的期望。” 他的眼神坚定而诚恳。

徐妙云轻轻点头,接着说:“我要告诉母后,这些年我在宫中,努力操持一切,没有让她失望。也想问问她,在那边过得可好。” 她的声音轻柔,带着无尽的牵挂。

朱棣接着说道:“对大哥,我想向他道声歉。当年诸多争执与分歧,是我太过冲动。若不是命运捉弄,这皇位本应是他的,大明在他的治理下或许会是另一番太平盛世。我也想让他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他为榜样,努力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说到此处,朱棣的眼眶再度湿润,声音也有些哽咽。

徐妙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微微颤抖着声音说:“我还记得大哥每次见到我们,总会从怀中掏出为我们准备的小物件,或是新奇的点心,或是精致的玩意儿。他总是那么细心,那么体贴。我要告诉他,那些温暖的瞬间,我一直铭记在心,从未忘怀。” 她轻抚着手中的玉镯,仿佛大哥就在眼前。

朱棣轻轻握住徐妙云的手,紧了紧:“雄英那孩子,走得太早,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我想告诉他,他的聪明伶俐一直印在我心里。这些年,我时常看着宫里的孩子们玩耍,就会想起他那活泼的模样,要是他还在,该是多么热闹。” 朱棣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那是对雄英深深的疼爱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