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6章 永乐北狩奇谭(1 / 1)
作品:《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北狩起意
永乐年间,京城一片繁华昌盛之景。紫禁城宫殿巍峨,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百姓们安居乐业,处处透着盛世的祥和。然而,在这一片繁荣之下,朱棣与皇后徐妙云却有着不同的心思。
朱棣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望着殿外的天空,眉头微皱。徐妙云轻步走入,见他这般神情,轻声问道:“陛下,何事烦忧?” 朱棣起身,踱步至窗前,目光深邃:“朕治理天下,虽力求清明,可这天下之大,朕总担忧有些地方朕未能洞察细微。” 徐妙云微微颔首,心中已然明了:“陛下是想外出探查民情?” 朱棣点头:“正是,朕欲微服北狩,巡视北方地区,看看那片土地上百姓的真实生活。” 徐妙云微微一笑:“陛下此举甚好,臣妾愿与陛下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朱棣看着她,眼中满是信任与温情:“有皇后相伴,甚好。”
于是,二人精心安排一番后,便带着几个亲信,身着寻常服饰,悄然离开了京城。
初入小镇
一行人行至北方一个小镇,小镇不大,却也有着独特的烟火气。街边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来来往往。朱棣和徐妙云漫步在街道上,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陛下,你看这边的物件倒是精巧。” 徐妙云指着一个卖手工艺品的摊位说道。朱棣凑近,拿起一个木雕仔细端详,笑着说:“这手艺倒是不错,民间果然藏龙卧虎。”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似乎有什么热闹,我们去看看。” 朱棣说着,便带着众人朝喧闹处走去。
只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庙宇前,庙宇不大,却被装饰得颇为神秘。一个身着道袍的男子站在庙前,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今日乃是净水观音显灵之日!只要诚心供奉,观音菩萨便会降下福祉,庇佑大家平安顺遂!” 众人纷纷虔诚地跪地,往供台上放着钱财。
朱棣和徐妙云对视一眼,心中充满疑惑。徐妙云轻声道:“陛下,这所谓的净水观音显灵,不知是真是假?” 朱棣微微皱眉:“朕倒要看看,这其中究竟有何名堂。” 说着,便拉着徐妙云走进人群。
发现端倪
二人挤到前面,只见庙宇内供奉着一尊观音像,观音像前有一个水盆,里面盛着清水。道袍男子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往水盆里洒了一些粉末。不一会儿,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观音像竟然缓缓升起,仿佛真的在水中显灵一般。众人见状,纷纷惊叹,更加虔诚地供奉财物。
朱棣眉头紧锁,目光一直盯着观音像。突然,他发现观音像底部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他不动声色地绕到庙宇后方,透过一个小缝隙往里看。这一看,让他恍然大悟。只见一个小孩正往观音像底部的竹筒里浇水,竹筒连接着观音像,豆芽在竹筒里发涨,把观音像顶了起来。
朱棣回到徐妙云身边,附在她耳边轻声将所见之事告知。徐妙云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这些人竟然利用百姓的虔诚之心来敛财,实在可恶!” 朱棣冷笑一声:“哼,朕定要让他们原形毕露。”
设计揭露
朱棣思索片刻,转身对身边的亲信低语几句。亲信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亲信带着一个打扮奇特的人回来,这人自称是从远方而来的奇人,知晓各种神秘法术。
朱棣走上前,对那道袍男子说道:“道长,听闻你这净水观音显灵甚是神奇,我这位朋友也略通法术,想与你切磋一番,看看究竟谁的法术更厉害。” 道袍男子脸色一变,但又不愿在众人面前示弱,硬着头皮说道:“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这位朋友有何本事。”
那奇人走上前,在观音像前摆弄一番,然后也往水盆里洒了些粉末。过了一会儿,观音像不仅没有升起,反而缓缓下沉。众人见状,一片哗然。道袍男子脸色煞白,惊慌失措地说道:“你…… 你使了什么妖法!”
奇人哈哈大笑:“我使的可不是妖法,而是揭露你骗局的真相!你所谓的净水观音显灵,不过是利用豆芽发涨顶起观音像的把戏罢了!” 说着,他将观音像底部的竹筒展示给众人看,里面还残留着一些豆芽。
众人看到这一幕,顿时议论纷纷,原本虔诚的神情转为愤怒。
“你这骗子,竟敢骗我们的血汗钱!” 一位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
道袍男子还妄图狡辩:“这…… 这是有人故意陷害我!这观音显灵一直都是真的!”
朱棣上前一步,目光威严地盯着道袍男子,大声说道:“你还敢嘴硬!我亲眼看到你指使小孩在后面浇水,用这等卑劣手段蒙蔽乡亲们。乡亲们如此虔诚,你却利用他们的善良和对神灵的敬畏之心谋取私利,良心何在?”
徐妙云也一脸严肃地站出来,对众人说道:“大家莫要再被他骗了,真正的福祉并非靠这些虚假的把戏获得,而是要靠大家勤劳的双手和善良的本心。” 她声音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