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2章 紧迫而困难(1 / 1)
作品:《楚君轶事》玉苏甫语气诚恳地说:“楚乡长,你还需要什么,随时跟我说。”
楚君发自内心表达谢意:“这样的条件,我很满意。”
玉苏甫对于好说话的领导有了一点好感,笑道:“楚乡长,党政办就是为领导做好后勤服务的。乡政府食堂只有中午开伙。如果要吃饭,早上给党政办的阿曼古丽说一声,中午食堂大师傅会按照吃饭人数准备饭菜。大师傅会按照吃饭天数实报实销,每人每天三元,以后在工资里扣。今天中午这顿饭,我已经提前跟阿曼古丽说好了,你直接去吃就行。碗筷食堂都有,自备也行。”
说完,玉苏甫指了指插在门上钥匙。说:“钥匙在门上。楚乡长,那你先歇着。有什么需要找我就行了。”
楚君拔下钥匙,笑道:“玉苏甫主任,谢谢你了。”
玉苏甫伸出手与楚君握手告别,楚君一直目送他走出门,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党政办。
楚君转身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目光再次落在窗外的田野上。远处,村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炊烟袅袅升起。
“新的起点开始了。”楚君低声自语。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双手抱在胸前,眺望着远方。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暖而明亮。“楚君,下面看你的了。”
尕依提站在门口,并没有进来,笑着问:“办公室还满意吗?”
楚君走到门口,笑道:“乡下有这样的条件就很好了。我很满意!大家做事都很用心,让我感觉很温暖。”
尕依提点了点头,笑道:“乡下条件差,你要多担待!走,吃饭去。”
两人一起走出办公室,沿着走廊向食堂走去。食堂位于办公区的左侧,由四间平房组成:两间餐厅、一间厨房和一间库房。大餐厅里摆放着四张餐桌,供中层和普通干部用餐;小餐厅则有两张餐桌,是为一级班子领导准备的。今天中午,食堂做的是羊肉抓饭。
楚君和尕依提打好饭,回到桌边,桌上已经摆好了四个小菜:腌黄萝卜丝、皮辣红、辣白菜、凉拌黄瓜,色彩鲜艳,香气扑鼻。两人坐在一起,正准备开动。杨益民也拿着碗筷走了进来。他打了饭,看到楚君和尕依提已经坐下,便也坐了过来,笑着说道:“今天食堂的抓饭味道不错,我多打了一些。”
楚君一边吃饭,一边向尕依提请示道:“尕依提乡长,下午一上班,你看是不是一起找于书记,把山口村修路的事情跟他汇报一下?”
在乡村,尕依提对“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对于山口村乃至整个亚尔乡来说,修路绝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关乎未来发展与繁荣的关键举措。
交通不便,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长久以来紧紧束缚着山口村迈向富裕的脚步。村里的农产品因道路崎岖难行,无法及时、高效地运输出去,只能在田间地头堆积,价格一降再降,甚至烂在地里,村民们的心血付诸东流。与此同时,外面的资源、技术、人才也因交通不便而难以流入,山口村仿佛被隔绝在一个封闭的孤岛之上,与外界的联系微乎其微,发展之路举步维艰。然而,修路并非易事。乡里的财政状况一直捉襟见肘,资金缺口巨大,修路的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其实,尕依提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极具前瞻性和胆识的宏伟构想。他计划对亚尔乡通往216国道的两公里乡道进行彻底的改扩建,将原本仅五米宽的两车道,拓宽为十二米宽的场镇大街。在这条一公里长的主街两侧,精心规划修建商品住房,底层两层作为商铺(巴扎),楼上则为舒适的住宅。如此一来,不仅能大幅提升乡道的通行能力,更将为亚尔乡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216国道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车流量巨大,商贸往来极为频繁。如果能够将亚尔乡的这段乡道精心打造成一个兼具交通与商业功能的场镇,不仅能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吸引周边地区的商户和游客纷至沓来,为整个乡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这个计划的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初步估算,没有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构想只能停留在脑海深处,难以付诸实践。
楚君年轻有为,充满朝气,既有大胆的想法,又有敢于付诸实践的魄力。他敢想敢干,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而尕依提作为乡长,经验丰富,行事稳重,对亚尔乡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和深刻的洞察。两人性格互补,合作默契,是亚尔乡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起来难度极大。
尕依提深知,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找到一个既有想法又有执行力的人来推动。他一直把楚君视为最佳人选。
尕依提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凝重地看着楚君,说:“楚乡长,你的心思我明白,修路对山口村、对亚尔乡的意义谁都清楚。可是乡财政非常紧张。修路是个吞金兽,资金投入大得吓人,不是想做就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