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1章 由此而想(1 / 1)

作品:《浮世烟云

难道是吴三桂与洋人红毛有了勾结?这么说,这么多洋货一定是经过准备了的,一定事先藏在湖南境内什么地方或是交通极便的地方。由此而想,这一定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一次行动,还值的一提的是吴世璠这个人,为什么在何公馆与洋人订购洋货之后,他逼水仙花来讨索那笔巨大的嫁资,不久吴三桂又对矿山土地征收费用,还有这次抢粮之风是不是与洋人又有联系?

如果这一切都有联系,这就证明这是一项预谋,是红毛与王府合伙的一次阴谋,是红毛对我们湖南三州大城内所有老板们展开的一场大商战了。

战争最怕的是自作聪明的将领,爹做生意眼准心狠,但缺乏知己知彼的战略眼光,他光顾了自己的满足,往往总凭经验,在他的经验中知道洋货来源于远方,而不知道红毛将货在时间上和地点上集聚,然后又在时间上地点上有计划地投入。如果是这样,这种优势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呀!

于是,红毛利用了老板的矛盾,让他们麻木地走进他的计划圈中,接着就向这些贪心的落入陷阱的老板们大量地投入埋葬的洋货。还有,吴三桂的王权作为他的后备力量,作为打击和封锁的力量。

这个洋人真不简单,他外表愚昧而忠厚,老实的样子令人没有防备,这个洋人是多么有气势的生意人呀!说真的,我十分地佩服他的大胆行动,周密的计划,敢作敢为的风度,还有他在商场上的才智。

那么,他已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的洋货,他究竟有多大的财力?他还有多少财力呢?这种事能弄清楚就好了。古人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们吃亏难道不是吃亏不知彼不知己。现在,我们在麻木中,处于麻木中就无法去赢这场生意战。

在这场抢粮风中,红毛在起什么作用,他的目的是什么?我必须知道。

谁会知道抢米风是红毛设计搞乱市场的主要手段,他要求吴世璠在五个月内不得放进粮商进入三州之城。五个月外粮不来,三州之城内粮食困难,其实特别是衡阳地区盐市严重短缺,而城内外的各长工短工是每十天拿一次工钱,自从洋货进城这三个多月来各店各铺的生意都不好做,也发不出工钱,这种情况是何公馆别出心裁地用乡货代替工钱发给那些长工短工,城内的其他老板知道了也跟着学样,用卖不掉的乡货给工人们做工钱。然而这些办法又被一些小店小铺的掌柜效仿而为之,于是这些拿着乡货的工人们只好将乡货放在街旁叫卖,他们急于要将乡货换成现钱去买粮食,这就造成了城内城外的街上路旁地摊遍布,摆的都是乡货。其实市场上有的便宜的洋货,哪里还有乡货的市场呢!

工人们为了一家人活下去,只得将所得的乡货惜痛廉价又廉价,一时乡货已不如狗屎了,狗屎有人捡去下田作肥,乡货不值钱也没人要,工人们恨死了洋货,也恨死了各个老板,他们叫苦连天,手中的乡货换不了钱,只好拿去换米,这才知道米价已涨,谁也不愿拿米去换乡货。

在这种时候,由红毛指使的董哲西用极小量的米换进了大量的乡货。一时,各店的乡货都纷纷进入了红毛的库中。

三个月已经过去了,湖南三州之城没有粮食市场了,城中一天没粮市也会大乱,特别是近十天没有粮食市场,出去抢购粮食和食盐的何老板等人还没有回来。而这三州之城没有米市,只有董哲西卖粮,这粮也就如金子一般的价了。吴世璠还派人在这三州之城造谣:“广东缺粮,浙江缺粮,云南贵州和西藏都缺粮,各地大富用车装金银来湖南抢粮。所以,湖南粮食一年内都不得好转……”

这情形搞的百姓慌了神,三州之城的人都在关心粮食,注意力都在米市上,谁也不去注意洋货,唯有米最重要。见董哲西有米上市,人人争着买,家家户户廉价丢下贵重的家具也要把大罐小钵都装上米,稍有钱的人家唯恐还不够,连床上的枕头袋也装进了米。

正在城内外百姓蓄藏米粮时,何老板等大老板们的大批大批粮食和食盐也回到了城。一时大船小船,大骡队、大马队的米盐云集岳州、潭州、衡州的湘江码头和城门。

这时,方献廷又通知吴世璠对来往湖南潭州、岳州、衡州三地的各处路卡,三湘四水关口下令:允许各路米客粮商进入岳州、潭州和衡州地区。早已风闻三州之城盐米紧张的粮商们恨不得飞到这三个州城来大赚一把。

这样,岳州、潭州、衡州三州之城粮食又堆满了粮市,把三州城内外之人们搞的摸不着头脑了。

何老板在家唉声叹气,他后悔不该把家里仅有的那点活动资金拿去抢粮和盐,为了自己的愚蠢和冒失他禁不住地哭了。

他还在女儿面前哭诉着:“我是不是已经老啦?我怎么越来越不会做生意了。你瞧,我好不容易用大价在长江外抢进来的米和盐又卖不出去了。老天,这不是叫我何公馆要完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