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62章 年 各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景泰三年,大明的江山在历经了诸多风雨后,正亟待休养生息。百姓们盼着风调雨顺,能有个好年景,让那田间的庄稼茁壮成长,仓廪得以充实。而朝廷上下,也深知水利工程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毕竟这关乎着灌溉、防洪,关乎着一方水土的肥沃与贫瘠,关乎着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各地的河道、堤坝、沟渠等,或因年久失修,或因天灾破坏,急需修缮与新建,于是乎,这一年,各地水利工程建设的动态便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那一处处工地上,汇聚着无数的人力、物力,也承载着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据《明史·河渠志》记载:“景泰间,水利多废弛,旱涝之灾频仍,民苦不堪言。上忧之,乃诏令天下,兴修水利,凡郡县皆当视其地之宜,浚河道,筑堤坝,开沟渠,以利农桑,保境安民。”这般简短的文字,却清晰地道出了当时水利工程的破败之状,旱涝灾害不断,百姓深受其苦,而朝廷为此忧心,下达诏令,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以此来助力农业生产,保障地方的安宁,也由此为这围绕着各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波澜壮阔又饱含艰辛的历程有了可寻的脉络。
在扬州城,有一位名叫沈逸云的年轻说书先生,年方二十有五,生得面容清瘦,双目却透着机灵劲儿,一袭长衫,虽有些旧了,却也打理得干净整洁,透着股文人的儒雅。他自幼便对那说书这门行当痴迷不已,跟着城中一位老说书艺人学了好些年,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能把那古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得听众们如痴如醉。沈逸云性格颇为随性,有时带着点玩世不恭,可心地倒也不坏,对这水利工程建设之事,起初只是偶尔听闻,觉得那是官府和百姓们劳作的事儿,与自己在这茶楼里说书糊口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可命运的奇妙丝线,却在不经意间将他卷入了这场关乎民生的大事之中,让他的生活自此与那一处处水利工地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日,沈逸云如往常一般在城中的悦来茶楼说书,讲的是那前朝治水的英雄故事,台下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待他说完一段,中场歇息之时,便听到邻桌的几位客人聊起了当下扬州城水利工程建设的事儿。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这城里要修那河道了,说是工程量浩大,也不知能不能修好呀,这要是修不好,往后一到雨季,城里怕是又要遭水淹咯。”另一位中年人附和道:“是啊,而且这修水利,得征调不少劳力呢,咱这家里的壮劳力都被征去了,地里的活儿都快忙不过来了呀。”沈逸云听着,心中好奇,想着这水利工程竟这般麻烦,待重新开场说书后,他便将那几分心思也放在了这事儿上,想着日后说书,说不定也能把这当下的事儿编进故事里呢。
没几日,沈逸云的一位好友,名叫李二牛的,来找他帮忙。这李二牛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平日里与沈逸云颇为交好。李二牛一脸愁苦地说:“逸云兄,你可得帮帮我呀,我被征去修那河道了,可家里的老娘身体不好,我这一走,没人照顾她,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呀。”沈逸云皱了皱眉头,说道:“二牛啊,这官府征调,哪能不去呢,不过你放心,你娘这边,我有空了就去帮着照应照应。”李二牛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沈逸云说到做到,此后便时常去李二牛家中,帮着照顾他那体弱多病的老娘,送些吃食,帮忙请郎中看病。一来二去,他对这水利工程的事儿了解得更多了。原来,这扬州城的河道因多年未曾好好修缮,淤泥堆积,河道变窄,一到雨季,河水泛滥,周边的田地、房屋都遭了殃。这次官府下了大力气,从各地征调劳力,还请了些懂水利的匠人来指挥施工。
一日,沈逸云去给李二牛的娘抓药回来,路过那水利工程的工地,见那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好奇,便凑上前去看个究竟。只见众多劳力们有的在河道里挖淤泥,一铲子一铲子的,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在岸边搬运石块,用来加固堤坝,喊着号子,齐心协力。沈逸云正看着,突然听到一阵争吵声,原来是一位监工模样的人在呵斥一位干活的劳力,嫌他动作太慢。那劳力委屈地说:“大人,小的实在是没力气了呀,从早干到晚,都没歇着呢。”监工却不依不饶,说道:“哼,没力气也得干,这工程进度可不能耽误,误了工期,你担得起这罪责吗?”
沈逸云看不下去了,走上前去,笑着对监工说道:“大人,您看这大伙都挺辛苦的,累了一天,难免没了力气,要不您让大伙歇息歇息,喝口水,攒攒劲儿,这往后干活儿也能更麻利些呀。”那监工瞪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书生模样的人,懂什么?莫要在此多管闲事,这工程紧着呢,哪有闲工夫歇息。”沈逸云也不恼,依旧笑着说:“大人,小的虽不懂这工程之事,可也知晓这做事得劳逸结合,您这样一味地催促,怕是大伙心里有怨气,干活儿也不尽心呀。”那监工听了,觉得这话似乎也有点道理,便哼了一声,说道:“罢了罢了,那就歇息片刻吧,可不许歇太久了。”劳力们一听,纷纷向沈逸云投来感激的目光,沈逸云心中也颇为得意,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