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12章 年 我监工营建长陵工程进展(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

永乐十年,大明江山在成祖朱棣的励精图治下,越发呈现出一片昌盛繁荣之象。那京城周边,诸多宏伟工程正次第展开,彰显着大明的国威与雄厚财力。而在这诸多工程之中,营建长陵一事,更是重中之重,关乎着皇家体面与后世传承,自是备受瞩目。长陵,作为成祖为自己百年之后所择的安息之所,其规制之宏大、工艺之精巧,皆需精心打造,不容有丝毫差池。

《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时仁孝皇后尚未葬,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黄土山。车驾临视,遂封其山为天寿山。”由此可见,这长陵的选址便极为慎重,乃是经精挑细选,又得圣上亲自勘验,才定在了天寿山这块吉地之上。而后,大规模的营建工程就此开启,众多工匠、役夫汇聚于此,欲要将这长陵修筑成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寝,承载着大明皇家的荣耀与威严,也为围绕“1412年我监工长陵工程进展”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艰辛与匠心、关乎皇家陵寝建设的历史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我本是工部的一名监工,名唤陈敬,生得面容方正,透着一股严肃认真的劲儿,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穿一切偷奸耍滑之举。自幼对营造之事颇感兴趣,跟着家中长辈学了不少手艺,又读了诸多关于土木建筑的典籍,后来机缘巧合进了工部,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渐渐担起了监工之责。我为人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待工程之事,那是一丝不苟,只盼着每项工程都能依照规制,完美建成,可未曾想,这监工长陵的差事,竟让我经历了诸多曲折,且听我慢慢道来。

那一日,我接到上司的差遣,命我前往长陵工地,负责监工事宜。我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能参与这等重大工程,为皇家效力;忐忑的是深知责任重大,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大事。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收拾行囊,奔赴那长陵所在的昌平县。

到了工地,只见那一片尘土飞扬,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又井然有序。工匠们正忙着搬运石料、雕琢构件,役夫们则在挖地基、运土方,各司其职,干得热火朝天。我心中暗暗点头,想着这开局倒是不错,只要照此下去,工程进度应当能顺利推进。

工地上有个管事儿的,人称张把头,长得五大三粗,一脸横肉,说话粗声粗气的,看着就不好惹。他见我来了,便大咧咧地走过来,抱拳道:“陈监工,您可算是来了,往后这工地上的事儿,还得多仰仗您嘞。”

我微微皱眉,说道:“张把头,你我既同在这工地上做事,那便都得尽心尽力,可莫要出了什么岔子,一切都得按规制来,万不可偷工减料,你可明白?”

张把头嘿嘿一笑,说道:“陈监工,您放心,咱都是懂规矩的人,哪能乱来呀,您瞧这大家伙儿,不都干得挺带劲嘛。”

我嗯了一声,便开始四处查看工程情况。我先是来到了石料场,看着那一块块巨大的石料,皆是从各地精选而来,有的将要用来修筑陵寝的基座,有的则要雕琢成精美的石像生。

负责石料的工匠李师傅见我来了,赶忙迎上来,说道:“陈监工,您看这石料,可都是上乘的好料啊,咱这挑选、开采,可费了不少功夫呢。”

我走上前,仔细查看石料的质地,用手敲了敲,听那声响,确实是好料,便点头称赞道:“李师傅,你们辛苦了,这石料关乎着长陵的根基,可得把好关呀,一丝一毫的裂缝都不能有。”

李师傅连忙应道:“是是是,咱心里都有数呢,绝不敢含糊。”

接着,我又去查看了正在挖掘的地宫地基,只见那坑洞已然挖得颇深,役夫们正一筐一筐地往外运土,汗流浃背却也不敢停歇。

我叫来负责此处的工头王二,问道:“王二,这地基挖掘进展如何了?可有遇到什么难处?”

王二擦了把汗,回道:“陈监工,目前进展还算顺利,就是这地下偶有水渗出,得费些功夫排水,不过都还能应付得来,咱一定按工期完成任务。”

我叮嘱道:“这地宫可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大意,排水之事要处理好,若是地基不稳,那可就坏了大事了。”

王二点头称是,又转身去督促役夫们干活了。

起初的一段日子,工程确实如我期望的那般顺利推进,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进度也都按时完成,我心中颇为欣慰,觉得这长陵建成之后,定能成为一代杰作。

可没成想,麻烦事儿很快就来了。

一日,我在巡查时,发现有一批新运来的木材,看着成色似乎不太对劲,比起之前选定的规格,要细了一些,质地也略显疏松。我心中一惊,赶忙找来负责木材采购的刘管事。

我脸色一沉,问道:“刘管事,这木材是怎么回事?怎与之前定下的标准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