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06章 年 四川做商人(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永乐四年,大明的天下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之态。成祖朱棣雄才大略,登基之后便致力于稳固江山、开疆拓土,让这大明的版图愈发辽阔,国威远播四方。而那地处西南的四川,向来便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山川形胜,既有那沃野千里的平原,可种五谷杂粮,滋养万千百姓;又有险峻的山川,如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可这一年,四川之地也并非全然风平浪静,诸多事务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却又复杂多变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明史·地理志》载:“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元属四川行省,洪武四年置成都都卫,洪武八年改都卫为四川都指挥使司,领招讨司一,宣慰司二,安抚司五,长官司二十二及诸卫所。”由此可见,四川在大明的行政区划中有着重要地位,且有着完备的军政管理体系,诸多的司、卫所分布其间,维持着地方的秩序,管理着百姓的诸事,这也为围绕“1406年 四川”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烟火气与故事的历史岁月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我本是四川成都府的一个小小茶商,名叫林远山,生得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的劲儿,双目犹如那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透着灵动与聪慧。自幼便跟着家中长辈在这茶行里摸爬滚打,对那茶叶的种植、采摘、炒制、售卖等诸多环节,皆了如指掌。我为人随和,善于与人打交道,靠着这好性子,结识了不少同行以及往来的客商,生意做得也算顺遂,心中便只盼着这日子能如那煮好的茶水一般,平淡却又透着丝丝甘甜,可未曾想,这1406年在四川的经历,却似那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让我的生活有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暖暖地洒在成都府的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茶香,有那清新淡雅的绿茶香,也有醇厚浓郁的黑茶香,来来往往的行人,或是去茶馆里喝茶闲聊,或是去茶肆选购茶叶带回家中。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自家的茶铺,指挥着伙计们打扫店铺、整理货架,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生意。
这时,隔壁绸缎庄的王掌柜走了过来,笑着打趣道:“林掌柜,你这每日里都是这般勤快呀,怪不得你这茶铺生意越来越好呢,不像我,这绸缎庄的生意,时好时坏的,愁人哟。”
我赶忙笑着回应道:“王掌柜,您可别打趣我了,您那绸缎庄卖的都是些绫罗绸缎,那可都是富贵人家才常买的物件,我这茶叶,不过是寻常百姓也能喝得起的东西,各有各的营生嘛。”
正说着呢,一个老主顾走进了茶铺,我赶忙迎了上去,笑着问道:“张老爷,您今儿个来得早呀,可是又来选些新茶了?”
张老爷笑着点点头,说道:“林掌柜,你这儿的茶我喝着顺口,这不,家里的茶叶快没了,便来你这儿再挑些回去。”
我陪着张老爷在货架前挑选茶叶,一边介绍着各种茶叶的特点,一边留意着张老爷的神色,好知晓他的喜好。待张老爷选好了茶叶,付了钱,心满意足地离开后,我又接着招呼其他的客人,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忙碌且热闹的氛围中过去了。
可到了午后,却发生了一件让我有些头疼的事儿。有几个外地来的客商,到了我的茶铺,说是听闻四川的茶叶好,想大量采购,运到外地去售卖,本是一桩大生意,我心里自然是欢喜的,可这几位客商却极为挑剔,对茶叶的品质、价格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还一个劲儿地压价。
我陪着笑脸,耐心地解释道:“几位客官,您看我这茶叶,都是精挑细选,精心炒制出来的,品质那是上乘的呀,这价格已经很公道了,实在是没法再压了呀。”
其中一个客商却不以为然,哼了一声,说道:“林掌柜,你这话说得,咱跑这么远来采购,那自然是想多赚些差价,你这价格不降,咱可就去别家看看了。”
我心中虽有些无奈,可又不想轻易放走这单生意,正犹豫着要不要再让些利的时候,店里的老伙计李伯走了过来,在我耳边轻声说道:“掌柜的,这几位客商看着不像是诚心做生意的,怕是来故意找茬压价的,您可得慎重啊。”
我听了李伯的话,心中一动,觉得有理,便又笑着对那几位客商说道:“几位客官,您看这样吧,价格我确实没法再降了,不过我可以再多送您些茶叶小样,您拿回去尝尝,若是觉得好,咱们下次再合作,如何?”
那几位客商见我不肯再让步,脸色顿时变得不太好看,其中一个嘟囔着:“哼,你这掌柜的,真是不知好歹,罢了罢了,咱们走。”说着,便气呼呼地离开了茶铺。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李伯在一旁安慰道:“掌柜的,别叹气了,这种故意刁难的客商,不做他们的生意也罢,省得日后麻烦。”
我点点头,说道:“也是,只是这生意场上,难免会遇到些这样的事儿,习惯就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