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85章 年 郭桓案震惊朝野(1 / 1)

作品:《喂!当乞丐去啊?

洪武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85年,这大明朝的天下,看似一片祥和,可在那朝堂之下、市井之间,却暗潮涌动,一场风暴正悄然降临,而这风暴的源头,便是那震惊朝野的郭桓案。这案子,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让整个大明都陷入了动荡与惶恐之中。

《明史·刑法志二》记载:“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每每念及这记载郭桓案惨烈程度的文字,朕心中便是五味杂陈,既为那贪官污吏的胆大妄为而愤恨,又为这牵连之广、影响之大而忧心,可这天下要想吏治清明,又怎能对这般恶行姑息养奸,唯有严惩,方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之人呐。

且说在这应天府里,有个名叫陈福的老吏,在衙门里当差也有好些年头了,平日里负责些文书记录、案件整理的琐碎事儿,为人老实本分,见多了这官场中的是是非非,却也从不曾卷入那些纷争之中,只想着能安安稳稳地在这衙门里谋个生计,等攒够了钱,便回乡养老去。

那日,陈福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衙门,准备开始一天的活计。刚进大门,便感觉今日这气氛有些异样,往日里那同僚们见面时的寒暄打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人人脸上都透着一股子凝重与惶恐。

陈福心中纳闷,拉住一个相熟的小吏问道:“今日这是怎么了?怎的大伙都这般神色?”

那小吏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说道:“陈老哥,你还不知道呢,出大事儿了呀,户部侍郎郭桓被查出贪污舞弊,这案子可大了去了,如今朝廷正严查呢,怕是要牵连不少人呐。”

陈福一听,心中大惊,瞪大了眼睛说道:“竟有此事?这郭桓平日里看着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怎就做出这等糊涂事儿来呀,这贪污可是大罪,他就不怕掉脑袋吗?”

小吏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谁知道呢,人心不足蛇吞象呗,这下可好,怕是要把这官场搅个天翻地覆了。”

陈福听了,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平日里本本分分,从不曾沾染那些歪门邪道,可心中也隐隐担忧起来,这案子牵连甚广,谁知道会不会牵扯到自己身边的人呢。

而在朝堂之上,朕听闻这郭桓案的消息后,龙颜大怒,拍着龙椅扶手,对着下方的大臣们喝道:“朕本以为这朝堂之上,皆是一心为国、清正廉洁之臣,却不想这郭桓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与那诸多官吏勾结,中饱私囊,简直是目无国法,朕定要彻查此事,绝不姑息!”

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低着头,不敢言语,生怕这怒火殃及到自己身上。

刑部尚书硬着头皮出列,躬身说道:“陛下息怒,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彻查此案,将涉案之人一一揪出,还朝廷一个清正廉洁之地。”

朕冷哼一声,说道:“哼,此事关乎我大明的根基,若任由这等贪官污吏横行,那百姓何来安居乐业之说,朕给你等全权,务必查个水落石出,若有懈怠,朕唯你等是问!”

刑部尚书领了旨意,赶忙下去召集人手,开始对郭桓案展开全面调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那郭桓等人的贪污手段,当真是五花八门,令人咋舌。

原来,这郭桓在户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与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人相互勾结,在征收赋税之时,本应按照既定的数额收取,可他们却暗中做手脚,采取多收、巧立名目等手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比如说,原本一亩地只需缴纳三斗粮食作为赋税,他们却在账册上写成五斗,那多出来的两斗,便落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而且,在收缴各地的秋粮时,他们还会以损耗为由,额外多收,这损耗的比例,也是他们随意捏造,往往比实际的损耗高出数倍之多。

不仅如此,郭桓等人还在官田的管理、盐税等诸多方面动手脚,涉及的金额那是越来越庞大,这一桩桩、一件件,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浮出水面,让参与查案的官员们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暗自感叹这郭桓等人的贪婪无度。

随着案件的审理,那涉案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从六部的官员,到地方上的各级官吏,仿佛一张大网,牵扯出了无数人。

在这其中,有个叫王二的地方小吏,本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平日里在衙门里也就是跟着上司打打杂,跑跑腿。可那一回,上司让他去帮忙核对一份赋税的账目,他虽觉得有些不对劲,可也不敢多问,便照着做了。

如今这案子一发,他也被牵连了进去,在狱中,他吓得痛哭流涕,对着狱卒哀求道:“官爷,我真的是冤枉啊,我就是个跑腿的,啥都不知道呀,都是上司让我做的,我哪敢不听啊,您行行好,放了我吧。”

那狱卒却冷笑道:“哼,如今这案子闹得这么大,你说你冤枉,谁信呐,有啥话,等上了堂,跟大人们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