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1章 去马鞍山偷鸡(1 / 2)

作品:《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

说完部队整编的事情,接下来就该安排转移的前期准备工作了。

“目前中央虽然已经同南京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共识,但转移到新根据地的路上绝对满是刀山火海,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来”。

在交还上虞县城和几百号俘虏后,一向“不好战”的孙大师长果然就偃旗息鼓选择了和三支队进行武装静坐。

看似风平浪静之下实则暗伏危机!

随着皖浙赣根据地的部队进入四明山区,原本负责堵截他们的第19师也一路尾随投入到了浙东地区的围剿作战,再加上原来的88师、第6师和新15师,眼下四明山周遭已经聚起了四个师二十个团的重兵集团。

他们就像守候在洞口的饿狼一般,只等抗日三支队脱离山区环境就会立刻一拥而上分食血肉。

廖春华和杜斌彬都盯着地图愁眉不展——形势凶险呀!

迟疑半晌,杜斌彬率先开口打破沉默:“不然……还是留下来不走了吧?从浙东去大别山这一路距离太远了,不仅需要长途跋涉,而且敌人肯定还会在沿途层层拦截阻击”。

他叹了口气悲观说:“能成功到达大别山区的几率实在太渺茫了,到时候别说十不存一,恐怕会是百不存一甚至全军覆没”。

廖春华比杜斌彬懂得更多一点,他补充道:“我军一旦离开根据地长途行军,沿路既无物资补充,在敌人几个师的压迫下又不能停留作战,最后多半都会跟………唉!”

廖春华话没说完,但赵骥却猜得到他没说出口的后半句——会跟之前的十军团和井冈山留守部队落得一样的下场!

以当时局中人的正常思维来看,这的确是条绝境血路,可身为穿越者的赵骥却非常笃定只有北上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浙东军政委三人班子目前隐隐是二比一的局势,赵骥必须拿出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才能通过这次关系全军命运的重大决定。

“廖书记,杜副书记,首先,如果中央后面不要求我们撤到长江以北的话,那我们就原地留下来,但如果中央有这么个要求的话,我们就无论困难多大都应该坚决予以执行,对不对?”

“这是自然”,廖、杜二人在服从中央这一点都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那好,军事上讲究个不打无准备之仗,身为军事主官,我的建议是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只等中央命令一到就尽快可以予以执行”。

廖春华和杜斌彬一起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对北上转移的意见原则是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其实,这个“两宜两不宜”原则是502后来往北转移时提出的,所以浙西南挺进师最后也是为数不多从南方腹地成功成建制突围到江北的部队。

赵骥对此也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