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红楼梦日记七十六(1 / 1)

作品:《红楼梦日记

红楼梦日记七十六

雪雁的猜想与否定。

清太祖努尔合赤的大妃阿巴亥野史传闻是被弓弦勒死的,元春会不会是阿巴亥版的另一种野史。

曹雪芹不太可能以阿巴亥为原型写元春。以下是从多方面的分析:

1. 人物背景和历史环境差异

- 阿巴亥所处的历史背景:阿巴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后金时期,当时女真部落的政治格局复杂,各部落之间相互争斗、兼并。后金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多地受到政治斗争和部落利益的影响。例如,阿巴亥的婚姻就是部落政治联姻的结果,她12 岁就嫁给了比自己大 31 岁的努尔哈赤,成为其第四任大妃。

- 元春的设定背景:而《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封建社会的清朝,虽然书中未明确指出具体年代,但从诸多细节可以看出是在封建礼教高度森严的时期。元春是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的贵族女子,她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当女史,后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是封建贵族家庭,其家族的兴衰与朝廷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但这种政治斗争更多地体现在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和官场的倾轧上,与后金时期的部落政治斗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2. 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不同

- 阿巴亥的性格与命运:阿巴亥聪明伶俐、富有心机,她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妻妾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大福晋,并且生下了三个有影响力的儿子,可见她具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和生存能力。然而,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努尔哈赤死后,她被皇太极和几个大贝勒以努尔哈赤遗命相逼,被迫殉葬,成为了后金皇权争夺战的牺牲品。

- 元春的性格与命运:元春性格宽厚、善良,为人低调谦逊,她深知宫廷生活的不易,也明白自己的命运与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她在宫中小心谨慎,努力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地位。元春的命运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她虽然获得了皇帝的宠爱,被封为贤德妃,但在宫中的生活却充满了孤独和痛苦。她省亲时曾多次叮嘱贾府不可铺张浪费,这也反映出她对家族未来的担忧。最终,元春因病去世,贾府也随之逐渐走向衰落。

3. 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表达差异

- 曹雪芹的创作意图:《红楼梦》是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他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封建礼教的束缚、官场的黑暗、人性的丑恶等。元春这个人物是曹雪芹用来揭示封建社会贵族家庭命运的一个重要角色,她的存在和命运使贾府乃至四大家族的命运和封建政治斗争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

- 文学表达的差异:在文学表达上,《红楼梦》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结构着称。曹雪芹通过对元春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女子的无奈和悲哀,以及她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悲惨命运。而阿巴亥的故事更多地是历史记载中的一段悲剧,其文学表达和《红楼梦》有着很大的不同。

至于两人都是 12 岁进宫、30 多岁死亡这种相似之处,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能会借鉴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以某个人物为原型。而且,《红楼梦》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虽然其中可能有一些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但不能将其与历史人物简单地对应起来。因此,不能说曹雪芹是以阿巴亥为原型写元春,这种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阿巴亥与元春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身世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点:

1. 出身名门,家族势力成为入宫的助力

- 阿巴亥:出生于乌拉部,父亲为满泰。乌拉部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部落,其家族势力在当地不容小觑。阿巴亥的叔叔布占泰也是部落中的重要人物。这种出身背景使阿巴亥在当时的政治联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了保全部落不被努尔哈赤所灭,布占泰将阿巴亥送给努尔哈赤做媳妇,这也使得阿巴亥得以进入后金的宫廷。

- 元春:出身四大家族中的贾家,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贾宝玉的胞姐。贾家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贵族世家,家族势力庞大,与其他几个大家族相互联姻,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元春因家族的显赫地位和自身的“贤孝才德”之名被选入宫当女史,后来更是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家族的影响力为她在宫中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支持。

2. 年纪轻轻便进入宫廷,承担家族使命

- 阿巴亥:年仅 12 岁就嫁给了比她大 31 岁的努尔哈赤,成为了他众多妻妾中的一个。在如此年幼的年纪,她就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环境,进入到充满权力斗争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宫廷之中。她的婚姻并非出于爱情,而是政治联姻的结果,肩负着维护乌拉部与后金之间关系、为家族谋取利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