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6章 墨守成规(1 / 1)

作品:《儿童成语故事新大全

《墨守成规》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墨守成规”这一成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与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墨子紧密相关。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活在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因此墨子一生都在倡导“兼爱”“非攻”的思想,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墨家学派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成员不仅擅长哲学思辨,在军事防御等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技艺。

当时,楚国是一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楚惠王野心勃勃,企图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他重用了一位名叫公输般的能工巧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他技艺高超,发明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攻城器械。在楚惠王的支持下,公输般为楚国打造了云梯等威力巨大的攻城武器,楚国准备用这些器械攻打宋国。

消息传到墨子耳中,他心急如焚。宋国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如果楚国发动战争,宋国必将生灵涂炭。于是,墨子决定亲自前往楚国,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他日夜兼程,走了十天十夜,从鲁国赶到了楚国的郢都。

墨子见到了公输般,他并没有直接谴责公输般为楚国制造武器,而是先通过巧妙的言辞劝说公输般放弃帮助楚国攻打宋国。他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般听后很不高兴,他回答道:“吾义固不杀人。”墨子抓住这句话,反问公输般:“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意思是,你崇尚正义,不愿杀一个人,却帮助楚国制造武器去攻打宋国,杀害众多的人,这不能算是明白事理。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但他表示自己已经答应了楚王,不能反悔。

于是,墨子请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王。见到楚王后,墨子再次阐述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他向楚王指出,攻打宋国是不正义的行为,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然而,楚王并没有被墨子的言辞轻易说服,他认为自己有强大的攻城器械,一定能够攻下宋国。

墨子见劝说无果,便提出要与公输般进行一场模拟攻守的较量。他解下自己的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用一些小木板当作守城的器械,公输般则用他制造的云梯等器械来攻城。公输般使出浑身解数,多次变换攻城的方法,但都被墨子一一化解。公输般的攻城器械用尽了,而墨子的守城方法还有余。

公输般不甘心失败,他对墨子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回应道:“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原来,公输般是想杀害墨子,这样就没有人能帮助宋国守城了。而墨子看穿了他的想法,并告诉楚王,自己已经安排了三百名墨家弟子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军,即使自己被杀,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守城。楚王见此情形,只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在这次事件中,墨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他所采用的守城策略和方法是基于墨家长期以来积累的军事防御技术。而“墨守”最初就是指墨子善于守城,他的守城之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简单套路,而是在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守”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后人在使用“墨守”这个词时,往往只看到了墨子守城方法的固定性这一方面,却忽略了其背后深刻的智慧和灵活运用的本质。“成规”则更多地强调了一种固定不变的规则或模式。于是,“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就有了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地遵循旧有的规则和方法,不愿意创新和改变的人或行为。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因为墨守成规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比如,在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拥有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政治制度。而清政府却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坚持传统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他们墨守成规,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结果导致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节节败退,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在商业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因为墨守成规而走向衰落。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企业,在面对新兴技术和市场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仍然依赖过去成功的模式。例如,曾经的胶卷行业巨头柯达公司,在数码技术兴起的时代,未能及时转型,过于依赖传统胶卷业务,最终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他们没有意识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只是守着旧有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文化角度来看,墨守成规的思想会阻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文化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更新的动态系统,它需要吸收新的元素和思想,才能保持活力。如果一个民族或群体总是墨守成规,对新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持排斥态度,那么这个文化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例如,在欧洲中世纪,教会长期控制人们的思想,坚持传统的神学观念,对新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形式进行打压,导致欧洲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