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4章 如闭似卦(一)(1 / 1)

作品:《借古鉴今

“如闭似卦” 是鬼谷子七十二术中的第四计28。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3。” 对其的理解如下:

圆环之喻与随机应变:

圆环是可以循环转动、无始无终的,鬼谷子用圆环来比喻作战或处事时应具备的一种状态。意味着人们应当像圆环那样能够灵活地、循环往复地应对各种情况,不被固定的模式或思维所束缚。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对方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不能直接拒绝或接受,而是要像圆环转动一样,灵活地绕开这个条件,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点,再根据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策略,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应对方式。

在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将领如果能够做到如圆环般随机应变,就可以根据敌人的行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让敌人摸不清自己的真实意图和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卦象之理与变化无穷:

《周易》的卦象变化多端,有六十四卦、384 个爻,动起来更有 种变化2。这里的 “似卦” 是指要学习卦象的变化之理,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多种变化和应对。比如在政治斗争中,面对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要像卦象的变化一样,根据各方的立场、利益和关系,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懂得根据不同的人和环境,展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境而异,就像卦象的变化适应不同的情境一样。

隐藏意图与迷惑对手:

“如闭似卦” 还强调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他人难以捉摸。就像一个封闭的圆环,让人看不到其内部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也猜不透其下一步的走向。在竞争中,如果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就容易被对手针对和防范,从而失去优势。所以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意图,通过一些虚假的表象或行为来迷惑对手,让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在军事行动中,可以故意制造一些虚假的情报或行动,让敌人误以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某个地方,而实际上却在另一个地方发动突然袭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总的来说,“如闭似卦” 这一计谋强调的是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时,要具备随机应变、变化无穷的能力,同时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意图,迷惑对手,从而掌握主动,取得成功。这一计谋不仅适用于战争、政治等领域,在商业竞争、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是一些 “如闭似卦” 在历史中的经典案例:

勾践卧薪尝胆:

背景: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夫差求和,入吴为奴。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勾践需要寻找复国的机会。

策略运用:勾践在吴国期间,表面上对夫差毕恭毕敬,甚至亲自为夫差牵马、尝粪,让夫差认为他已经彻底屈服,不再有反抗之心,这是一种 “闭” 的表现,隐藏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复国之志。回到越国后,勾践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暗中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不断向吴国进贡,麻痹夫差,使其放松对越国的警惕。整个过程中,勾践的行为就像卦象一样变化多端,让吴王夫差始终摸不清他的真实想法。

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勾践抓住时机,一举打败吴国,实现了复国的目标。

孙膑减灶诱庞涓:

背景: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将其陷害至残疾。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得到重用。齐国与魏国交战,孙膑和庞涓成为了对手。

策略运用:孙膑在与庞涓的作战中,充分运用了 “如闭似卦” 的策略。他率领齐军撤退时,第一天设下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则减为三万个。庞涓根据灶的数量变化,认为齐军士气低落、士兵大量逃亡,于是轻敌冒进,想要一举击败齐军。而实际上,这是孙膑故意设下的陷阱,他通过不断减少灶的数量,给庞涓制造了一种假象,隐藏了齐军的真实实力和作战意图。

结果:庞涓率领魏军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在马陵道中了齐军的埋伏,最终兵败自杀,孙膑成功为自己报仇,并帮助齐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诸葛亮的空城计5:

背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因马谡失街亭,导致蜀军陷入被动。司马懿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西城兵力空虚,无法与司马懿的大军抗衡。

策略运用:诸葛亮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悠然弹琴。这一举动让司马懿摸不清虚实,怀疑诸葛亮有埋伏。诸葛亮的行为看似毫无防备,实则是一种高明的心理战术。他通过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让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就像圆环一样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