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7章 新都桥心途之旅(1 / 1)

作品:《我是锦鲤中奖之后回到老家

车子驶出康定城,就像挣脱了时间的锚链,一头扎进了318国道那通往天际的怀抱。

小桃姐坐在副驾,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像是要把沿途风景都吞进肚里,李富贵稳稳把着方向盘,每一次转动,都带着他们离新都桥更近一步。

折多山的垭口在后视镜里渐渐模糊,似是一场梦境收尾,可前方的机场路,又猛地拉开奇幻大幕。路笔直地伸向远方,仿若大地挥出的长剑,切割开黄绿相间的草甸与湛蓝天空。机翼般的路肩,引得小桃姐惊呼,嚷着停车。二人站在路边,风如莽撞少年,呼啸着扯衣拽发,极目远眺,贡嘎雪山在云纱后露着锋芒,山尖积雪在日光轻抚下,闪耀着圣洁光芒,恰似神只洒下的细碎钻屑,高冷又夺目,那磅礴气势,让人心生敬畏,仿若尘世蝼蚁直面天地巨擘,小桃姐眼眶泛红,喃喃着:“这一路,值了。”李富贵默默握紧她手,掌心温热,抵御着高原寒意。

再启程,车子似寻香的蜂,奔着新都桥那“摄影天堂”之名而去。沿途藏寨像从大地生长而出,白墙在绿野衬托下,格外亮眼,朱漆大门仿若藏民热忱的心,敞开欢迎远客。院子里,老阿妈晾晒着青稞,饱满谷粒在簸箕里滚动,满是生活的踏实感;顽童追着羊羔,笑声惊飞檐下雀鸟,纯真肆意。车缓缓行,小河相伴,水波潋滟映着蓝天、山峦与藏寨倒影,恰似流动的油画。

临近新都桥,光影魔术开场。

车驶入新都桥,窗外景色让他们瞠目结舌,赶忙停车。小杏奔入金黄杨林,裙摆拂过草丛,发丝在风中凌乱,张北举着相机,快门按个不停,定格她每一个雀跃瞬间。

黄昏时分,余晖似蜜,倾洒在塔公草原,草尖都镶上金边,远处雅拉雪山宛如沉默巨人,披金戴银伫立,守护这片安宁。

李富贵支起相机,镜头捕捉画面,小桃姐在旁,发丝被夕照染成暖棕,她轻拈格桑花,浅笑转身,“咔嚓”声里,美好定格,二人身影融于景中,情愫在心底暗流涌动,比那晚霞更烫人。

川藏线上,新都桥仿若一颗遗落凡间的明珠,静静躺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区,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寻梦者奔赴而来。要追溯它的来历,得翻开那被岁月尘封,写满传奇与烟火的厚重书卷。

时光回溯至遥远古代,此地本是荒僻山野,是游牧部落的季节性牧场。草原无垠,像大地铺展的碧绿绒毯,牦牛与绵羊似云朵般散落其间,逐水草而居的藏民,支起黑帐篷,升起袅袅牛粪烟,诵经声与牧歌在风中交织,生命在天地怀抱中依循着自然韵律,质朴且野性。

那时,新都桥不过是漫长游牧路线上,马蹄与牛羊蹄印反复踩踏的无名之地,唯有雪山冷峻、河流澄澈,默默见证着这原始生活。

直到明清,汉藏茶马互市盛极一时,川藏南路成了商贸要道,新都桥恰处关键节点。马帮驮着滇茶、川茶,铃铛声碎,从东方悠悠而来,奔赴藏地深处。起初,只是几顶临时帐篷客栈,供旅人歇脚、喂马,篝火彻夜不熄,烤着干粮、煮着酥油茶,不同口音的商贾围坐,谈天说地,粗糙手掌比划着交易,茶叶换皮毛、药材,财富在简易木桌上流转,情谊与信任也悄然萌芽。随后,定居者渐多,木屋沿着道路拔地而起,有了酒馆、杂货铺,老板娘用爽朗笑声、大碗青稞酒招待客人,货架上摆满内地瓷器、藏地手工织物,新都桥开始有了烟火人间模样,在马帮驮铃与市井喧嚣里,编织起民族交融纽带。

清朝设立打箭炉厅后,政令延伸至此,派兵丁戍卫、设驿站传讯,新都桥添了几分安稳秩序。藏传佛教也扎根更深,寺院喇嘛诵经祈愿,信众虔诚朝拜,经幡在风中烈烈舞动,五彩经幡印刻经文,每一次飘动都是向天地神只的轻声诉说,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木雅藏戏逢年过节便在草坝子上演,演员们戴着面具、身着华服,唱腔高亢婉转,演绎着格萨尔王等古老传说,台下老少围坐,眼神痴迷,传承着民族文化精魂,新都桥于信仰与艺术滋养下,愈发底蕴深厚。

近代,川军入康,带来新思潮与技术,新都桥亦受波及。简易学堂在诵经声里开课,藏族孩童学汉字、算算术,懵懂眼眸望向黑板,似望向新世界窗口;西医诊所出现,草药与西药共处一室,郎中与军医交流医理,治愈着病痛,守护着这片土地生灵。虽战火纷飞年代,新都桥因地处偏远,幸免于大规模兵燹,却也为过往军队提供补给,见证热血与悲壮,驮马、牛车满载物资,百姓质朴脸庞满是坚毅,为家国默默付出。

解放后,新都桥迎来新生。公路拓宽、修缮,汽车取代马帮,呼啸而过,带来天南海北游客。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闯入,惊觉这是光影天堂。春秋之际,白杨金黄、翠绿交替,与藏式民居红墙、白墙相映成趣;晨雾似轻纱,缭绕村落,炊烟袅袅升起,阳光穿透,勾勒出梦幻轮廓,镜头捕捉瞬间,定格成永恒艺术,照片传至四方,新都桥声名鹊起,“光与影的世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名号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