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23章 达素的困境(2 / 2)
作品:《抗清》有了膛线的枪反而射程只有没膛线的三分之一,这个王五还真是头回听说,两世为人的经验告诉他不可能会这样,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疑惑之下,看着手中的几颗实心铁制弹丸,心道多半和“子弹”有关系。
眼下军中使用的弹丸分两种。
一种是王五手中这种类似后世玻璃弹珠的铁制铅制、石制弹丸,一次只能发射一颗。
另一种是类似霰弹枪的散子,就是将一把大小跟绿豆差不多的弹丸倒进铳管,继而在火药推进下发射如同仙女散花般散射出去。
前者优点是发射距离远,且易破甲、破盾,缺点是一次只能发射一颗,装填慢,易被敌军趁机抵近,故而才有三段击这一射击手段。
明朝为解决单次只能发射一颗弹丸的缺点还搞出了三眼铳。
“三段击”本是个非常有效的射击办法,可惜明军整体武备已经糜烂,加之火铳粗制滥造极易炸膛,士兵更是连吃饱都是奢侈,哪里还肯为明朝卖命,临阵能在敌人未冲近时发上一铳便称上勇对得起朝廷了。
结果就是“三段击”只剩个三。
数到三就跑!
明朝不亡才怪。
后者优点是近距离打中敌人容易形成“面”的效果,杀伤目标远比单发弹丸要多,缺点是射程太短,而且不太容易破甲。
当年戚家军对付倭寇多用散子,原因是倭寇的披甲率太低。
要怪只能怪领导倭寇的汉人大海商们舍不得投入。
或者说那帮汉人大海商们压根就是拿倭寇当炮灰用,根本没必要在炮灰身上投入太多资金。
王五猜的不错,有了膛线反而不及没膛线打的远,问题就出在“子弹”。
可子弹不是想升级就升级的,就王五在荆州的那点小的可怜的工业生产能力,压根不可能弄出什么真子弹来。
除非统一中国后以举国之力来干这件事,又或让他在荆州安安生生搞个一五计划什么的。
不然,知道答案也没法去解决。
王五还知道铜子弹更好呢,可就眼下的生产力,那铜子弹造出来多半被士兵当去化了卖钱。
铜钱,才是眼下各方真正通用的货币,抢手的很。
胡老二又说不管是燧发枪还是火绳枪前装弹丸都很繁琐,哪怕是火药用油纸包定装倒入也很麻烦,所以制造局那边眼下重心除了继续生产燧发枪外,就是在想办法解决装填繁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