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34章 鞑子也会不要脸(2 / 2)
作品:《抗清》那么步兵已经半机动化的吴军再配以不低于万人的骑兵集团,浩荡渡江北上后果可想而知。
荆襄之地便相当于给吴周集团提供的一条直通燕京的高速公路。
没有这条高速公路,吴军想要北上要么走西北,要么走湖南、江西,乃至江南。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西北因为王辅臣这个二五仔导致吴军只能止步四川,荆襄这边因为武昌和荆州存在让吴军无法安全渡江,最终湖南和江西成了明清双方的主战场。
吴军之所以陈兵长江无法北上,除了吴三桂担心儿孙安危忧柔寡断外,也是因为水师是吴军软肋。
原本内应已经易帜投降的洞庭湖水师被清廷骚操作再次劝降,让吴军一时无法渡江。
直到高大捷在江西战场取得全面胜利,马宝在湖南取得与清军主力会战的永兴之战胜利后,方使吴军具备安全渡江条件。
可惜,吴三桂他娘的关键时候死了。
八年抗战倒有五年都是为了渡江而打。
现在荆襄之地在“女婿”手中,吴三桂想要北上自是不必再那么艰辛。
用屁股想也能知道吴三桂之所以支持王五这个便宜女婿在荆州造反,就是希望将来他起兵时能够经由荆州北上。
从大局考虑,王五是愿意吴军主力从他这边北上的,问题是虎帅、袁帅他们肯不肯。
吴三桂又是不是会在过道时顺手把弱小的忠贞营给灭了。
因此,王五不敢冒这个险,更不想让荆襄成为清军和吴军交手的主战场。
所以,他做了三手准备。
一是确保北府有足够实力可以向吴三桂说不。
除向北府提供兵马物资支持外,就是希望在“政治”上减轻襄阳的军事压力。
清廷真要和虎帅他们谈,那就谈。
没什么好指责的。
延平王郑成功不也和清廷来回谈了好几次么。
谈,并非畏战,也并非降敌,不过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手段而矣。
只要清廷不将重心放在襄阳这边,那北府就可以拒绝吴军“借道”请求。
双方恩怨哪这么容易一笔划掉。
夹在其中的王五在做些工作,便有可能让吴军北上的渡江路线改在它处。
二是确保四川绿营无法从奉节、巫山进入宜昌。
想要确保四川绿营无法接近荆州,就得让宜昌境内驻有一支清军重兵。
这一点,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