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4章 曙光初现,资源涌来(1 / 2)

作品:《一援一疆情

热丽依巴家那盏小小的灯光,在潘海军心里摇曳成一个巨大的问号。

教育理念的转变固然重要,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匮乏的教育资源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上。

“硬件设施跟不上,再好的理念也难以落地生根。”潘海军轻叹,打破了两人一路的沉默。

李秀梅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安慰。

第二天一早,潘海军又开始联系内地几所知名高校,希望能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

电话那头,礼貌而官方的拒绝接踵而至。

“路途遥远,师资力量难以调配。”“当地条件艰苦,恐怕留不住优秀教师。”一个个理由,像一盆盆冷水,浇灭了潘海军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李秀梅也四处奔走,联系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试图为教育资源的引入寻找突破口。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

一些慈善机构虽然表示愿意捐赠一些书籍和文具,但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上的支持却显得力不从心。

一周过去了,潘海军和李秀梅依旧一无所获。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赵主任拍了拍潘海军的肩膀,安慰道:“老潘,别灰心,这事儿急不得。”

王老师也劝慰道:“是啊,海军,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他们的安慰,在潘海军听来,更像是无奈的叹息。

这天,李秀梅参加了一场医学交流会。

一位头发花白的周院长引起了她的注意。

茶歇期间,李秀梅主动上前攀谈,得知周院长曾经作为知青在新疆生活过多年。

“我当年就在南疆……”周院长说到这里,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李秀梅心中一动,向他讲述了他们目前在教育资源方面遇到的困境。

周院长听完,沉吟片刻,“这样吧,下周我安排个时间,我们详细聊聊……”

周院长回到A市后,立刻召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与新疆地区的教育合作事宜。

会议室里,投影仪上展示着潘海军发来的当地学校照片:破旧的教室,简陋的桌椅,还有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

“我当年在新疆待过,对那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周院长语气沉重,“如今有机会回报这片土地,我们责无旁贷。”

“新疆的教育资源确实匮乏,如果我们能提供帮助,对当地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他补充道,“我们可以先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过去进行短期支教,同时开展远程教学,逐步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