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4章 海参崴的渔民(1 / 2)
作品:《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带着几个老赵部落的向导,一路上,朱祁镇又剿灭了几个小型部落,带着所缴获的物资和两千余俘虏,终于来到了此行计划中的终点站——海参崴。
海参崴,肃慎语原意是海边的小渔村。在汉语中,崴字多用于地名,指的是山水弯曲的地方。因这里海岸蜿蜒曲折,又盛产海参,故名海参崴。
汉人称之为在唐朝时,这里属于渤海国,后渤海国被契丹所灭,契丹又被金朝取代,此后元灭金,明灭元,此时这里属于大明的奴儿干都司,虽然终年到头,等不到几个大明官吏巡视。
明初,朝廷对奴儿干都司控制力还是比较强的,永乐年间宦官亦失哈数十次巡视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在内的奴儿干都司,并在黑龙江入海口奴儿干都司衙署驻地庙街,也就是后来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修建规模宏大的永宁寺,勒石记碑,宣誓主权。
永宁寺对当地土着有着重大的影响,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考察发现,当地土着仍将这里当做神圣的地方,《阿穆尔河纪行》对此有详细描述。
当然,后来庙街被割让,被占领,永宁寺遗址被毁,“敕修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两块石碑也被移除,这都是后话了。
海参崴,在这时还是小渔村。当朱祁镇带着军队与俘虏,浩浩荡荡抵近海参崴时,当地渔民差点吓傻了。
大军在村外荒地上停住,从老赵家部落带来的向导前往村里交涉,不一会,一个村长模样的人,战战巍巍走了出来。
村长汉姓姓李,祖上是幽燕人士,周太宗柴荣北伐时期受战乱影响北迁,举家来到上京临潢府,后辗转来到这个小渔村,如今已有两三百年。
村里大概有五十多户,三百来人,有汉人,也有熟女真,汉人主要是逃避战乱而来的华北百姓,以及渤海国、辽、金遗民;女真人是几百年陆续从部落搬来的,主要是一些被部落抛弃的人。
朱祁镇再次恢复了他人畜无害的面孔,他下马拱手,甜甜的喊了声老伯,接着就是一个塞满玻璃球的锦囊送上。
老者不经意间朝着锦囊口瞥了一眼,一下子不淡定了,他连忙拉着朱祁镇的手,欢迎他们进村,并招呼村民们前来迎接。
朱祁镇让大军就地扎营,然后带着哈铭、其木格以及二十来个护卫,坦荡地走进了村子。
老者招呼朱祁镇来到了自己家,这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华北建筑风格,稍微有点咸镜道建筑的味道。
“公子,您的厚礼,老朽无以为报,些许回赠,还望公子收下。”
老者走进内宅,片刻也拿出一个布袋,朱祁镇推辞几下,接了过来,眼睛一下子亮了!
满满一大袋东珠!
东珠,东北地区产的野生珍珠,因其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所以一直被当做贡品,十分珍贵。
老村长的东珠,是他这些年攒下的,其实这些还不是他的全部藏货。
海参崴区域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倒也能自给自足,除了几年来一次收取土产的朝廷内宦,基本没人打扰。
“老伯这些珍珠,可谓价值不菲,小子受之有愧啊!”
朱祁镇表面不情不愿,实则内心欢喜地接了过来,客套道。
“哪里哪里,公子的琉璃珠,也是价值不菲。”老村长不以为意,说道,“这种珍珠或许在中原很是贵重,但在这里并不稀罕。”
“而且,此处到京师足足数千里,平日又少有商队。况且即便偶有商队,也会被严重压价。”
“这里到李朝倒是近,距离咸镜道只有不到百里,但到李朝的王京也有一两千里。”
“再说,李朝不许平民入境,这个番邦属国又穷得叮当响,也没人来此收购珍珠等土产……”
老村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