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一章 纷乱不堪的时节(2 / 2)

作品:《崇祯太子

“臣附议。”

“臣.......附议。”

............................

帅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除了那郑鸿奎稍稍犹豫了一下,旁的几个却都立刻表示了对张国维的支持。

若说这是战是守,其实朱慈烺心里已有了定策,将这几位帅臣将官留下,大半却是想通过他们对此事的看法试探这几人到底倾向于哪家。

可这几人对战守之事的意见表现得极其一致,这般情形又让他如何试探?

看着堂中所立几人,朱慈烺又回忆起先前所做的功课。

张国维似乎是个技术性官僚,为官几十年倒有大半时间都在修渠治水,似在党争之事上极少插手。

李永茂久在马士英治下,先前马士英所言去寻援兵也是由其作证。

郑鸿奎自不必说,是战是守与其关系不大,大约也只是随了大潮。

可方国安乃本地人,自当与黄道周有所牵连,杨廷麟更是黄道周的至交好友,这二人亦未支持守策当因有些缘由。

“先前黄先生所言亦非毫无道理,诸卿缘何这般一致?”

朱慈烺并未特别指明由谁回答,可他发问时眼睛却一直看着方杨二人,这几位却也知道这问题当由谁回答了。

“回禀殿下,臣有三条理由。”眼见太子殿下看着自己和方国安,身为文官的杨廷麟便当仁不让率先站了出来。

“其一,自鞑子渡江以来,我军虽丢了江南大半,但杭州一役却也使得军心大振,若再耽搁几月,士气必然消散。

其二,我等援军虽多为新卒,但张大人本就主理兵卒训练,而臣之麾下亦是年前便已训过,再训下去却也不见得有什么提升,倒不如趁着鞑子分兵战上几场。

其三便是民心,据臣所知旬月以来鞑子不仅横征暴敛,更以跑马之法抢夺民田,若趁此时机果断出击,百姓必会揭竿而起。

有此三条王师定能把鞑子赶回江北。”

朱慈烺一边听着,一边缓缓点头。

这段话说的有理有据,显然不是在察觉到自己的想法后临时编出来的。

可若真是如此,那么杨廷麟主战就是从一开始就想好了的,那么这就代表着他并没有因为与黄道周的交情而改变想法,那么他就不是那种只顾立场而不管对错的人。

只是.........这样的人真的会存在于明末官场吗?

这倒也不算是朱慈烺的偏见,明末内斗之激烈在后世已是公认的事实,可这并不代表所有大明臣子都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