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5章 秋收交公粮(1 / 2)

作品:《东北猎户重生记:我帮前妻拉帮套

在那遥远的六七十年代,岁月的车轮缓缓滚动,生产队集体交公粮的场景如同古老的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时的父母们,仿佛不知疲倦的陀螺,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的旋涡中打转,从未有过一丝停歇。

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

而当短暂的农闲来临,本以为可以稍作喘息,可村里乡里的安排又如同一声声号角,催促着他们投身到义务挖河修渠的工作中。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尽管生活如此艰辛,那代人眼中依然闪烁着幸福与光荣的光芒。

他们的笑容如同田野里绽放的野花,质朴而灿烂。

交公粮的日子,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北方的晒谷场上,少了风车的转动,却多了扬场的热闹。

人们依靠风力,如同大自然的魔法师,让晒干的粮食在风中展现出它们的秘密。

当扬场开始,距离扬场人最近落下的粮食,颗颗饱满充实,就是好粮。

稍远一些落下的粮食,质量稍逊一筹,但也承载着人们的汗水与希望。

而最远的那部分,被人们称作 “篦子”,属于差粮。

张卫东静静地蹲在晒谷场的角落里,他的目光如同深邃的湖水,注视着眼前这热闹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

大队长杨疯子,这位村里的 “守护者”,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粮食。

他的眼神专注而犀利,不时地从粮食堆中拿起几粒,熟练地放进嘴里,看是否干透。

这些是交公粮前一道必须的工序,要挑选最好的粮食当做公粮,是上交给国家的重要物资。

先要晒干、捡净石子,不然粮站不收。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粮站的要求。

在那个时代,农业生产技术犹如蹒跚学步的孩子,还相对比较落后。

粮食亩产量低得可怜,种出来的粮食常常难以填饱人们的肚子。

即便如此,每年粮食打下来,经过脱粒、晒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村民们总会毫不犹豫地选出最好的粮食,在第一时间去交公粮。

他们心中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对土地的敬畏,哪怕自己饿着肚子,也绝不吝啬这份奉献。

兴安岭这片土地,有着它独特的恩赐,靠山吃山让这里的人们多了一份生存的依靠。

然而,六九年这一年的风云变幻,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阴影。

曾经与我们称兄道弟的老毛子,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先是撤出专家,接着又对边境发起了侵略。

在这大备战的紧张局势下,整个黑土地都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