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8章 樊城关羽(1 / 1)
作品:《重生:黄天当立,大汉赴死》蒋琬自东吴归来,将所见所闻一一禀报与张一凡。张一凡深知,太平道虽暂解东吴之围的危机,但局势依旧波谲云诡,如履薄冰。曹操于合肥撤兵,并非力竭,实乃战略性暂避锋芒,其虎视眈眈之心从未削减,犹如暗处蛰伏之巨兽,随时可能再度张牙舞爪,扑向猎物。而东吴孙权,经此一役,对太平道的戒心并未全然消散,犹如惊弓之鸟,在各方势力间权衡利弊,力求自保。
值此风云变幻之际,荆州之地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荆州,居天下之中,北可拒曹操,南能御东吴,乃太平道在南方的坚实壁垒与向外拓展的关键跳板。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整军经武,日夜操练士兵,使得荆州守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又加固城防,修筑了望塔、烽火台,深挖护城河,广积粮草兵器,荆州城固若金汤,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然曹操岂会坐视荆州在太平道治下日益强盛。他深思熟虑后,定下一计,欲以荆州为饵,挑起太平道与东吴的战火,坐收渔翁之利。曹操暗中遣使往东吴,面见孙权,献上离间之计:“孙将军,今太平道据荆州,如芒在背,其势渐盛,迟早将威胁东吴。若将军此时出兵夺取荆州,吾曹某愿在北方牵制太平道主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待将军得荆州后,你我两家可平分天下,共享太平。”
孙权本就对荆州垂涎三尺,又忌惮太平道势力,听了曹操之言,心中不禁动摇。他召集谋士武将,商议此事。周瑜进言:“主公,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能得之,我东吴江防可固若金汤,且可拓展势力范围。曹操虽心怀叵测,但此刻其与太平道矛盾激化,确有合作之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鲁肃却持反对意见:“主公,太平道与我东吴曾有联盟之谊,且关羽镇守荆州,兵精粮足,若贸然出兵,胜负难料。一旦开战,太平道必全力反击,东吴亦将陷入苦战,曹操却可坐山观虎斗,此乃引火烧身之举。”
孙权内心犹豫不决,既想夺取荆州,又怕引发太平道的报复,陷入两难之境。而此时,关羽在荆州亦察觉到东吴的异动。他加强了对东吴方向的监视,增派哨骑,日夜巡逻。同时,关羽致书张一凡,禀报荆州局势,请求指示。
张一凡接信后,深知荆州局势危急,一旦战火燃起,必将牵动全局。他与诸葛亮商议后,决定采取两手措施。一方面,令诸葛亮率赵云、黄忠等将领,率大军前往荆州附近,以为后援,但暂不显露锋芒,威慑东吴,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派使者前往东吴,再次表明太平道愿与东吴保持和平的诚意,试图化解危机。
然而,曹操见孙权犹豫不决,又施一计。他故意泄露东吴欲攻荆州的消息,使得荆州军民人心惶惶。关羽闻之,大怒,决定先发制人。他留下部分兵力镇守荆州,自率大军,水陆并进,向东吴进发。
关羽大军来势汹汹,东吴边境守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孙权见关羽主动出击,且太平道援军亦在赶来途中,深知若不全力抵抗,东吴将有亡国之危。于是,他下定决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陆逊为副都督,统率东吴大军,迎战关羽。
吕蒙深知关羽勇猛,且荆州军队善战,正面交锋难占便宜。他心生一计,决定采用白衣渡江之策。吕蒙挑选精兵,伪装成商人,乘坐商船,沿长江而上。这些 “商人” 暗藏兵器,骗过了关羽在江边的守军,悄然在荆州附近登陆。
与此同时,陆逊率另一路大军,从陆路向荆州推进。他采用火攻之计,烧毁了关羽在荆州城外的多处营寨,切断了关羽的退路。关羽大军在东吴的前后夹击下,陷入困境。
关羽虽勇,然此时亦回天乏术。他率领残兵败将,退至麦城。麦城虽小,却地势险要,关羽欲在此坚守,等待援军。但东吴大军紧追不舍,将麦城围得水泄不通。
张一凡得知关羽被困麦城,心急如焚。他令诸葛亮加快进军速度,务必解救关羽。然而,东吴在麦城周围布置了重重防线,诸葛亮大军虽奋力突破,却进展缓慢。
关羽在麦城坚守多日,城中粮草渐尽,士兵饥饿疲惫。他深知麦城难守,决定突围。关羽率领少数亲信,趁夜出城,试图杀开一条血路。但东吴早有防备,关羽在突围途中,遭遇东吴大军的埋伏。
关羽孤身奋战,手中青龙偃月刀上下翻飞,斩杀无数东吴士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东吴擒获。孙权本欲劝降关羽,然关羽宁死不屈,最终被孙权斩杀。
关羽之死,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太平道上下。张一凡悲痛欲绝,他深知关羽乃太平道之栋梁,其死不仅是太平道的重大损失,亦使荆州局势急转直下。太平道失去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势力范围被大幅压缩,且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曹操在北方得知关羽死讯,大喜过望。他认为太平道经此重创,必将一蹶不振,遂决定趁机再次出兵,攻打太平道。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进攻太平道的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