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5章 汉中说鲁(1 / 1)
作品:《重生:黄天当立,大汉赴死》邓芝肩负着太平道的使命,带着厚重的礼物与张一凡言辞恳切的书信,踏上了前往汉中的路途。一路之上,他风餐露宿,穿越山川河流,心中不断思索着如何才能说服张鲁归降。
邓芝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异常,绝非凭借三言两语就能达成。张鲁在汉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其五斗米道教义深入人心,教众对他忠心耿耿。且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使得张鲁拥有了足以与各方势力抗衡的资本,也让他在面对外部诱惑与压力时,有了更多选择与底气。
当邓芝踏入汉中地界,便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气息。汉中平原沃野千里,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秩序井然,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沿途所见的五斗米道信徒,皆身着道袍,神情虔诚,对邓芝这位外来者投以好奇与警惕的目光。
邓芝径直来到汉中城,递上名帖,求见张鲁。张鲁在听闻太平道使者前来后,心中颇为犹豫。他深知太平道如今在天下的影响力与势力范围正不断扩张,其教义虽与五斗米道有相通之处,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教派组织,太平道此番前来,所为何事,他心中自是有数,却又不敢轻易决断。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张鲁还是决定在汉中府中接见邓芝。邓芝步入府中,只见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尽显古朴庄重。张鲁端坐在正厅之上,周围簇拥着数位亲信谋士与将领,他身着道袍,头戴道冠,面容祥和却又透着一股威严。
邓芝上前,恭敬地行礼道:“张天师,在下邓芝,久仰您的大名与威望。今日特奉太平道教主张一凡之命,前来拜会,愿天师福寿康宁。”
张鲁微微点头,抬手示意邓芝起身:“邓使君不必多礼。不知张教主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邓芝直起身来,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张天师,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各路诸侯纷争不断,百姓深陷水火之中,苦不堪言。我太平道教主心怀苍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立志兴正义之师,还太平于世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汉中之地,山川险峻,土地肥沃,天师在此经营数十载,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太平盛世之象。然在这乱世之中,汉中虽富足安宁,却犹如一叶扁舟,飘荡于惊涛骇浪之间,难以独善其身。各方势力皆对汉中虎视眈眈,曹操在北方拥兵自重,其野心勃勃,欲统一天下,汉中迟早会成为他觊觎的目标。东吴孙权虽偏居江东,但亦有扩张之心,难保不会将目光投向此地。”
张鲁微微皱眉,心中虽认同邓芝所言,但仍不动声色地说道:“我汉中地势险要,又有精兵良将,若有外敌来犯,自可坚守。且我五斗米道与百姓同心,众志成城,未必惧怕那些诸侯。”
邓芝微微一笑,说道:“天师所言甚是,汉中的地势与兵力的确是坚实的依仗。但张天师且想,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终究是无辜百姓。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同属道门,教义皆以慈悲为怀,救民济世为本。我太平道如今兵强马壮,势力遍布中原及南方多地,若能与汉中携手合作,便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抵御外敌,保境安民。”
此时,张鲁身旁的谋士阎圃站出来说道:“邓使君,你虽言之凿凿,但太平道与我五斗米道毕竟是不同的教派,若合二为一,教义、教规以及权力分配等诸多问题皆需解决,这岂是易事?且太平道发展迅速,其野心众人皆知,我汉中若归降,岂不是羊入虎口,沦为太平道扩张的工具?”
邓芝看向阎圃,神色镇定地说道:“这位先生所言不无道理。然在这乱世之中,单打独斗难以长久。太平道与五斗米道虽有差异,但皆以道为尊,皆欲在这乱世中为百姓谋福祉。教义与教规的融合并非难事,可在日后共同探讨协商,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至于权力分配,我太平道教主乃仁义之君,定会尊重天师以及汉中各方的权益与地位。汉中可继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太平道的庇护下,发展自身的经济与文化,传播五斗米道的教义。”
他接着说道:“如今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汉中一旦陷入战火,百姓必将生灵涂炭。太平道若能与汉中联合,不仅可保汉中太平,还能借助汉中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共同对抗曹操等强敌。这对于太平道与五斗米道而言,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张鲁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明白,邓芝所说的并非全无可能。太平道的实力他有目共睹,若能与之合作,或许真能抵御曹操的威胁。但他又担心归降后失去对汉中的绝对控制权,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邓芝见张鲁犹豫不决,又从怀中取出张一凡的书信,双手呈上:“张天师,这是我教主给您的亲笔书信,信中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天师的敬重与对合作的期盼,还请天师过目。”
张鲁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张一凡对张鲁在汉中的治理成就表示钦佩,提及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同出一源,应携手共进,为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同时承诺,若张鲁归降,汉中百姓将继续享有安宁生活,五斗米道的地位与传统将得到尊重与保护,张鲁本人也将在太平道中拥有重要地位,共同参与天下大事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