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1章 赤壁硝烟(1 / 1)
作品:《重生:黄天当立,大汉赴死》官渡大胜之后,太平道声威远扬,势力如日中天。曹操兵败,退回许昌,心中虽有不甘,但亦知此刻需暂避锋芒,重整旗鼓。而此时的天下局势,犹如风云变幻之棋局,各方势力皆在暗中谋划,伺机而动。
在南方,东吴孙权坐拥江东六郡,地广物丰,兵强马壮,且有长江天堑为其天然屏障,一直以来都在观望中原局势。其麾下周瑜、鲁肃等一众谋士皆具远见卓识,武将甘宁、太史慈等亦勇猛无比。孙权深知,太平道的崛起虽暂时未对江东构成直接威胁,但长远来看,若太平道统一中原,必不会放过江东这片富庶之地。
太平道在中原巩固势力的同时,亦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张一凡认为,欲成大业,必先统一天下,而东吴则是其南下途中的一大阻碍。于是,他派遣诸葛亮为使,前往江东,试图与孙权联盟,共伐曹操,而后再图东吴。
诸葛亮乘船东渡长江,抵达柴桑。他面见孙权,以其雄辩之才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向孙权剖析天下大势:“孙将军,如今曹操虽败于官渡,但其实力仍不容小觑。太平道欲兴正义之师,还天下太平,曹操乃我等共同之敌。若将军与我太平道联手,东西夹击曹操,则曹操必败无疑。待曹操平定之后,你我两家可再商议如何划分天下,共享太平。”
孙权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与太平道联盟虽有机会击败曹操,但亦担心太平道借此机会在江东扩张势力。此时,周瑜站出来说道:“主公,诸葛亮之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太平道之心,昭然若揭。我江东若与太平道联盟,无异于与虎谋皮。依我之见,不如我江东暂守中立,坐观曹操与太平道争斗,待两败俱伤之时,我江东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鲁肃却有不同看法:“公瑾此言差矣。曹操野心勃勃,若太平道被曹操所败,江东亦难以独善其身。且太平道在中原推行仁政,颇得民心,其势力发展迅猛,若此时与之交好,或可保江东长久安宁。”
孙权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暂不表态,先让诸葛亮在江东住下,待他与群臣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之时,曹操在许昌得到消息,得知太平道欲与东吴联盟,心中大惊。他深知若此联盟达成,自己将陷入绝境。于是,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不顾谋士贾诩的劝阻,亲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荆州,企图先夺取荆州,再顺江而下,一举消灭东吴与太平道。
荆州刘表之子刘琮,胆小懦弱,见曹操大军压境,竟不战而降。此时,刘备正屯兵樊城,得知刘琮投降,曹操大军逼近,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军民向南撤退。曹操占领荆州后,志得意满,继续挥师东进,直逼长江。
孙权得知曹操大军已至长江北岸,深感形势危急。此时,他意识到若再不做决定,江东将危在旦夕。在鲁肃的再三劝说下,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与太平道联盟,共同抗击曹操。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率三万吴军,并与刘备率领的两万太平道军队会合,在长江赤壁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曹操决战。
曹操大军在长江北岸扎营,由于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命人将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试图以此稳定战船,减少士兵晕船之苦。周瑜见曹操战船相连,心生一计,他与诸葛亮商议后,决定采用火攻之策。
太平道与东吴联军开始积极准备作战物资。他们征集了大量的干草、鱼油等易燃物,装入小船之中,并挑选了数十名勇士,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对曹操的战船发动火攻。同时,联军还在长江南岸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投石机,准备在火攻之后,对曹操军队进行攻击。
决战之日,江面上风平浪静,曹操站在战船之上,望着南岸的联军营地,心中充满了自信。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且联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战必胜无疑。
然而,他却不知,危险正在悄然降临。傍晚时分,江面上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见时机已到,立刻命令黄盖率领装满易燃物的小船向曹操的战船驶去。黄盖的小船在江面上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曹操的舰队,船上的士兵们齐声高呼:“降曹来了!” 曹操的士兵们以为黄盖真的是来投降的,丝毫没有防备。
当黄盖的小船靠近曹操的战船时,他果断下令点火。刹那间,小船上的易燃物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由于曹操的战船相连,一时间无法逃脱,大火熊熊燃烧,曹军士兵们纷纷跳入江中,试图逃生。
此时,联军的弓箭手和投石机也开始发动攻击。箭如雨下,石块如流星般砸向曹操的战船和士兵。曹操见大势已去,心中懊悔不已。他在将领们的保护下,率领残兵败将,从陆路狼狈逃窜。
赤壁之战,以太平道与东吴联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太平道则通过此战,进一步巩固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其在南方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