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6章 荀子是人民战争的首倡者?(1 / 1)

作品:《南宋北中

如果是沂州府的一个猛安的女真重骑兵,估计一个团应该可以打赢,但也只能击退。如果是整个沂州府的女真兵来,那高全亲自指挥一个混成旅,有把握予以重创。如果能将其引诱到提前布置战场,倒是有希望基本歼灭。按目前的情况,可以勉强组成一个混成旅,不过战斗力不强,炮兵也无法凑够。即便炮够了,熟练的炮手也不够。

按王友志的提议长矛手要人人披甲,他根据网络小说上的说法,还要求有面甲,因为女真兵箭法很准。按照这种要求,他们即使到开春也只能,加上以前的盔甲,也只能勉强凑齐一个团的步兵装备。

虽然目前的一个小高炉,每天能产三百斤铁。风车带动的冲压机床,也逐渐开始正常工作,盔甲的大件都可以冲压制成,非常快捷。但钻孔安装的人手不够。

铁矿的挖掘在冬天也受限,计划到开春以后,加大矿产开采量,至少增加三个小高炉。把铁产量增加到每天四吨,钢一吨。不过估计 完全达到这种规模要到年底。高大全用石墨做的大坩埚,老是开裂, 还烫伤了一个工人。但也没办法,只能这样一次次试验。

高强还想做望远镜。孔庄的玻璃作坊还做不出合格的光学玻璃。 虽然网友知他们按虎克的光学玻璃制造原理,把玻璃放在菜油当中 凝结,但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也许是因为打磨技术不过关。

后来又听兰陵商会的人说,海州的水晶好,可以用来磨单照(宋代的眼镜),不过那边工匠现在大多逃跑到南方去了。

孔庄的光学光学玻璃做出来的望远镜只能模模糊糊的,看清一个远处的轮廓,不过总是比没有强。后来王有志想起眼镜店的抛光机好像上面都是绒毛,他于是找了狼皮腿裆里的软毛部分,做了一个手摇抛光机,居然大为改进。

终于到了过年的时候,这是他们来到南宋后第二个春节。两个人现在身为领导,自然又要到处去送温暖,拜年。把大部分地区地方都去了以后,高全说:“走,看看我们的秘密基地。”

他们一路往西北走,到了一片风景秀丽的山,文峰山!号称“小泰山”。 高全作为“地头蛇”,主动当起导游,向王有志介绍文峰山的风景名胜。

文峰山凭啥叫“文峰”呢?古代“文”字可是最伟大的词,不是随便用的。主要是靠两个人,一个是季文子,另一个是荀子。

荀子大家都知道。季文子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不过初中历史课本上提到过中国最早的税制改革,“初税亩”,这是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也被认为是奴隶制瓦解的开始。

季文子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做事谨慎,“三思而后行”就是从他这里来的,备受后世推崇。他死后就葬在文峰山,在当地有季文子墓和季文子庙。

“季文子庙”,不过当地老百姓叫“蚊子庙”,说是管蚊子的神。蚊子多了咬的受不了,就去蚊子庙烧香。

高全总结道:土地所有权和扫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家,只要解决好了第一个问题,就能得天下;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能实现工业化。

王有志听了点点头:“有道理。现在金国承认大地主豪强的土地所有权,和对领地农民的所有权。我们就要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反对奴隶制,争取农民的支持。

如果能够普及教育,帮农民摆脱愚昧,就可以搞工业化了。就是需要大量的钱。现在就是在各村搞识字班,人手都不够。

我们搞了这几个月,最大的成绩就是,给各村修了厕所,教会了大部分人认识,男女两个字。呵呵”

根据高全介绍,文峰山最大的好处是有很多泉水,小溪,山谷里还有大量田地,困不死。说着他们来到了荀子书院。

荀子在文峰山讲学论道,着书立说,广授门徒。着名的法家韩非子、李斯等都是在这里跟着荀子学习。荀子《劝学》等三十二篇大多成名于文峰山,现存有“荀子讲学处”、“荀子书院”、“荀子晒书台”等遗址。

所谓的“法家”,其实是儒家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分支。最早变法的李悝曾受业于孔子的学生子夏的弟子曾申门下。另一个法家和兵家的着名人物,吴起,也是曾申的学生。

着名的商鞅则是李悝和吴起的追随者,他后来投奔秦国时就携带李悝所撰的《法经》。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只有慎到、申不害出自道家学派。

可见儒家、法家并分不那么清楚,强调法律和征战就可能被认为是法家,强调道德和教育就是儒家。荀子、诸葛亮、王安石,甚至张居正,都被一些人认为是法家。而他们自己肯定认为自己是标准的儒家。

荀子书院居然还有人在讲授荀子的学说,还有人在争辩荀子的 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到底那个正确。荀子认为人生下来都是坏的,所谓的善乃是虚伪,需要后天的学习改造,才能变成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