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2章 全面开战(1 / 1)

作品:《南宋北中

随着王老板的疯狂疯狂运作,临安府的绸缎商和织户们开始感到了不对劲了。首先是有很多人抢先跑到各个村去收购春茧和生丝,而且给的价格比去年上浮了一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成本。原来应该上门订货的胡商们现在纷纷驾船离去,界北街的彩帛价格已经掉到了六贯钱一匹。惠恒等交引铺开始感到有股不小的资金在偷偷做空,而且不断利用浮动盈利加码继续卖空。

丝行趁机把生丝的价格提高了两成。绸缎行的老板们开始有点着急了,他们找丝行的询问,为什么突然涨价?今年明明风调雨顺,蚕长得很好。结果丝行的人大吐苦水,他们已经下去收春茧和生丝,发现已经被人抢了先,而且凡是范家、钱家、陆家和唐家的庄子都不再向他们出售春茧和生丝了。王家从北边运过来的春茧和生丝根本都 不进龙山码头,在钱塘江上就并船交卸给青龙帮的船直接运到上游,居然还使用了一种吊车,十分高效。

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当风透过墙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丝绸行的人,把一些线索凑到一起,终于搞清楚应该是阜康商号在作怪。但是他们并没有认为王有志这样一个无根无基的毛头小子能够做了这么大的局, 他们认为应该是王有志是个在前边冲锋陷阵的,背后是范家、钱家、陆家、唐家和吴家,有可能还有王家。

但是王家人沟通商量一下发现对不上。丝绸行的行首王老员外,他自己就是王家的重要人物。他也派人去问王文修了,王文修说他不知道这回事。鉴于王有志背后还站着吴益和王继先,他们甚至怀疑是宫里在导演这一切。众人想起官家与秦相的关系,不寒而栗,觉得还是先打听一下再说,千万别糊里糊涂卷到大人物的斗争中去。商量了一通,他们决定先去找吴益、王继先和宫里的人问问。

吴益好找,一找就找着了。他不是在翠楼,就在樊楼,当然有时候也在工部,但时间不多。吴益很痛快,直接说自己是阜康的股东,但是他从来不管具体事儿,也不问,本官管的是国家大事。说有什么事你就去问王有志。大家发现找他,问了也白问。

至于去找王继先的,更惨!本来就有点战战兢兢,但王继先暗示问他要先给钱。最后有人一咬牙,掏了五十两银子,王继先跟吃了很大亏似的,装好银子后说了了几句话:“王有志很厉害!你们打不过他的,不如跟着他干,一定可以发财。”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人话吗?可又不敢发作,只好自认倒霉。

时间一天天过去,主要做丝绸的胡商们基本上都走干净了。 王有志又在猛攻外地客商,范海从他那儿进了大量的货,自己的船队运不完又租了一些船分别运到北边的金国、高丽和日本,还有淮南东路。 南边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客商也大量采购了王有志这种质优价廉的丝绸,当然还有质优价高的香皂。这时候绢的批发价已经降到了五贯五以下。

这时候,临安城的丝绸商人开始出现了分化。开绸缎庄搞零售的 也开始进王有志的货,只剩下织造行会的老板们看着丝绸的价格天天往下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开始急得团团乱转了。

大家都到行会公所开会,众人议论纷纷,有说直接找王有志谈,让他停手,先礼后兵。还有说要先切断他的资金来源,让所有解库都不放款给他。还有说切断原料,找各大士族头面人物,都不卖给他蚕茧生丝。还有说直接不许他卖。最激进的是——打!捣毁他的作坊和货物。当然还有文明些的,提出去临安府或者两浙路提刑司告状,实在不行大家都去皇宫或相府门口跪着请愿。

一干人吵来吵去,你说我的主意不好,我说你的办法不通,平时的矜持和稳重都不知道扔哪里去了,几十个身家过十万贯的坊主吵作一团。王老员外坐在上首,用玳瑁小胡梳梳理着雪白的长须,闭着细长的眼睛,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大家都吵累了。一个姓顾的副行首站起来说:“行首,这事关系到我们几百家织坊,十数万人身家性命,是打是谈,是战是和,你老人家总要给拿个主意。”大家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王老员外呵呵一笑:“顾东主言重了。列位都很有见识,年轻有为,哪用得着我老头子拿主意。”说完又闭上眼,还是梳着胡子,仿佛那是他最重要的事。

顾东主不由得在心里暗骂:这个老狐狸,每次行会遇到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