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64章 商兵制(1 / 2)
作品:《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若单单只是为了把宋科院里的原料换个地方,倒是简单,最关键的,还是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沈穹说完,看了看赵福金,示意她继续。
赵福金拿起枢密院兵籍房统计的折子:“现在在册兵籍,共有三十六万,就算精简兵员,第一批也只能精简六万人,动刀过狠,是会闹出乱子的,想要在三年内实现全军火器化,宋科院肯定是达不到的。”
“所以官家是想在朱仙镇造火器?”李纲似乎明白了赵福金的意思。
赵福金点点头:“主要是来造火器的。”
李邦彦问道:“那是要把南北两院的军械所也搬迁至朱仙镇吗?”
“他们不用!”沈穹摆摆手:“术业有专攻,他们还是继续制作冷兵器。”
“不是要全面火器化吗?”李纲不解。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更新迭代那得一步步来。”话一说完,赵福金俏脸一红:“我去……粗鄙了,希望他们没听明白。”
这句后世人尽皆知的话,果然除了浪子宰相李邦彦,其他人好像都没有明白,只有李邦彦,一脸坏笑地偷偷地瞄了赵福金一眼,却没想到赵福金也看向了他。
四目相对,李邦彦的坏笑瞬间凝滞:“咳咳……官家的意思是,就算要全面火器化,那也是三年之后的事,这三年军械总还是要造的嘛。”
“那就算重建了朱仙镇,地方有了,可造火器的工匠呢?”李纲刨根问底。
赵福金又扬了扬军籍册:“朱仙镇里那么多人……”
“呵……”李纲笑了:“官家,您可知一个工匠的手艺,得要多少年的积累……”
“抬上来!”不等李纲的话说完,赵福金对外喊道。
没多久,两台奇奇怪怪的东西被抬上了垂拱殿。
其中一台,看起来还眼熟一些,像是两浙路常见的纺车,只是体积要比纺车小上很多,而且没有装纱锭的地方。
赵福金走下御阶,来到这台机器跟前,拿过墨名手里的棉絮,搭在了一根五寸长,带有罗纹的木杆上,另一只手握着纺车轮手,摇了五圈,手里原本散碎的棉絮,就拧成了一条五寸长的棉绳。
“朕可没什么手艺,这不就成了吗?”
垂拱殿里的众人围了过来,看着赵福金手里的棉绳纷纷问道:“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