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1章 唇枪舌剑(二)(2 / 2)
作品:《穿越之偷天换日》但皇帝非同其它之人,过于仁慈,的确能让四海之人赞为明君,但有时对于国家时政朝代兴亡来说,过于仁慈,其实有时往往并非是好事,毕竟皇帝不同于普通人。
一个皇帝,没有狠心,不能杀伐决断,由此导致国家衰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其实也是有的。
杨云记得前世看历史典故。西汉时,昔日汉元帝大兴仁政,柔仁好儒,一时仁心过度,便导致了汉朝由盛转衰。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可惜的是历代大多数的君王与名臣们只盯着秦皇汉武如何治理国家,就像后世的人们渴望成功,只盯着向成功者学习,却忘记了更应该研究失败者,从失败者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杨云一直认为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千万条,而且有些成功可能是由于偶然,但失败却没有偶然,与成功相比,失败的原因就只有那么几条,所有的失败都无一例外违背了规律。
与其研究别人如何成功,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和精力研究别人是如何失败的,避免了失败,也就等于接近了成功,杨云深以为然。
记得前世看史书,《通鉴》有载,汉元帝曾为皇太子时,性仁慈,见其父汉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常以刑罚惩治臣属,治理天下。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认为朝政过于暴虐严苛,缺乏温情仁义,于是便劝其父宣帝当行仁政,多用儒生,以仁德治天下,天下方能大治长治……。
尊儒,行仁政,宽仁待民倒也没错,旦凡是国家,都应宽仁待民,都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子民好点。
但一味地行仁义,奉行儒生所鼓吹的行仁政,罢黜百家,独行儒术,社会将会到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理想社会,那也将大错特错。
人性的复杂远非通过仁义礼仪教化便能调服,必要时,还需要通过律法来惩戒和震慑,人心才不得有狂妄,民有所畏,知有所为有所不能为,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打包票如此治理天下,天下就会长治久安,因为人世的发展与兴衰,远比我们想象的还更为复杂与难料。
杨云记得史书上记载元帝如此婉劝宣帝,宣帝见太子心性如此单纯,便语重心长地对元帝说:“汉自高祖定天下以来,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天下才能大治,百姓免于战乱,国家不分崩离析。
周代所谓的德政不过是臆想的空中楼阁。俗儒庸吏不能洞察世事的变化,不能因天而变,因时而动,最好厚古薄今,区分不清理想与现实,单一一味地行儒术,家国必将遭大难!”
后来果不其然,宣帝驾崩,元帝登基,元帝在位十六年,大汉天下便由盛转衰。这位元帝,其实也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无不登峰造极,穷极奇妙,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