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5章 梁王妃(1 / 1)

作品:《进京救爹,满城权臣抢着当爹

武宁侯府在下帖子的时候并没有分什么亲疏远近的关系发的,而是在上京城的官眷基本都发了,这样就是为了防止以后有人知道有这样的拍卖会,埋怨武宁侯夫人没有邀请。,

当然请了这么多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来的,武宁侯府送请帖的时候附赠了一份图录,这份图录不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什么是拍卖会,写明了拍卖会的规则,还画了一部分货品的图谱及起拍价格,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不出门的女眷能了解什么是拍卖会,她们还会根据图谱上的货品和价格来判断自己有没有必要来参加这场拍卖会。

到了拍卖会这天苏沁没有去,她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齐芦笙已经对拍卖会的流程非常熟悉,只要他把握好节奏,现场的效果不会差的,再加上有武宁侯夫人坐镇,肯定不会出事的。

曾老倒是去了,他是跟着自己的那几个老友去的,因为这场拍卖会上会有文人墨客喜欢的砚台,毛笔,文玩等东西,这些东西也都是用外邦人的商品做的。

请帖也给梁王送了,虽然梁王受伤了,不一定能来,但是在上京城办这么大的盛会,梁王肯定是会知道的,与其说到时候梁王知道了去查,不如自己主动通知,光明正大的,梁王只会认为武宁侯府在做生意,不会联想到其他的。

正如他们所想,梁王在拿到请帖看了以后,不在意的的扔到了一边,他轻哧道:“武宁侯是越来越怂了,明明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好好利用会有大好的前程,偏偏像一个缩头乌龟一样,缩了起来,之前整天舞文弄墨的已经不像话了,现在竟然行了商贾之事,真是枉费他的祖辈替他挣下这个侯爷的爵位。”

手下问:“那王爷您去吗?”

梁王烦躁的说:“不去,什么乱七八糟的拍卖会,本王哪有时间去。”

他这两天正心烦着呢,因为顾昀上折子提出推广种植甘薯的意见,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皇上的授意。

不少人对皇上刮目相看,之前觉得皇上实在是稚嫩,不堪大任,但是现在看来皇上心中是有成算的,是心中有百姓的,也是可以治理好这个国家的,不少御史开始上折子,说皇上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四大辅政大臣可以还政于皇上了,折子递上去,虽然皇上谦虚,说自己还年轻,还需要辅政大臣的扶持,但是严太师带头表示赞同。

他虽然是首辅,但是严太师和太傅都是忠皇派的老顽固,拉拢不过来,剩下的那个枢密使就是个墙头草,哪头强投靠哪,指望不上,因此,没有强有力的帮手他也算是孤立无援,一旦严太师和太傅支持皇上亲政,那他也阻止不了。

他筹谋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眼看着就要成功了,怎么可能放弃,他在想办法拖延皇上亲政的时间,哪有时间去什么拍卖会。

不过他想了想又把拍卖会拿起看了看说道:“去给王妃送过去,让她到时候去一趟,让她和武宁侯府打好关系。”

他往昔并不愿背负弑君篡位的恶名,故而一直妄图将皇上的声誉玷污,进而取而代之。然而,如今这条路似乎荆棘满布,困难重重,他必须另辟蹊径了。他已无心再按部就班,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一旦无法阻止皇上亲政,便要诉诸武力。

起兵造反,无疑是最为艰险、最为棘手的一条路,因此他必须未雨绸缪,在军中早早布局。现今赵良辰担任副统领,赵家又已然投靠于他,他便自认为禁军已如探囊取物般掌控在手。除了禁军,尚有各地的厢军,以及边关的守军,这些年来,他也在其中安插了不少亲信,可惜官职皆不甚高。一旦起兵,他着实难以保证那些军队会鼎力支持自己,但若武宁侯也能与自己同舟共济,凭借他在军中的赫赫威名,此事必将事半功倍。

梁王妃得了梁王的命令在那天也来到了拍卖会,武宁侯夫人看到她有些意外,她给梁王递帖子,是没有打算梁王会有人来的,但是没有想到梁王妃来了,还带来了她的一对儿女。

梁王妃的娘家并非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而是实打实的商贾之家。其家境殷实无比,财富堆积如山。

要知道,通常而言,一个王爷的妻子往往皆是出自高官显贵之门,哪怕只是个小官之女,也难以登上正妃之位,更何况是区区商贾之女呢?

然而,当时的梁王自身出身并不高贵,在朝堂之上缺乏有力的势力支持,身后亦无强大的靠山可以依仗。若他妄图筹谋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宝座,诸多精心策划的安排皆需大量金钱作为后盾支撑。

在那样的局势之下,无论他迎娶哪一家高官的嫡女入门,恐怕都无法为他带来实质性的巨大助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位商贾之女,而且这位女子乃是当地首富的掌上明珠。

为了将这桩婚事促成,梁王甚至不惜自导自演了一场英雄救美的好戏,营造出一见钟情的浪漫氛围。最终,他成功顶住了先皇的强烈反对,如愿以偿地娶到了梁王妃。此事一经传出,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众人纷纷传颂着这段佳话,盛赞梁王对梁王妃情真意笃、深情款款,全然不顾及世俗之人异样的眼光和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