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01章 这玩意到底哪来的?(1 / 1)
作品:《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567瓷指的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瓷里面,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我国建立之初,景德镇瓷器自晚清以来经过了百年的动乱,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当时政府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在政府的推动下,景德镇陶瓷起死回生,为国家政府安排就业,稳定民生,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49年至企业改制这几十年中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有明显解放后特征的瓷器。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的转移,那些创造这些瓷器的国有企业相继改制倒闭,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成为了后世各博物馆和收藏家追寻的宠儿。
1949年,郭若向政府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通过,国家用瓷委员会很快成立,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国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第一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着名的“建国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听完什么是567瓷之后,小军将手里的碗往盒子里一放,一脸泄气的样子,“切,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说破了大天,不过,也就是五六十年代生产的,到现在才多少年,没意思!”
没意思?陈阳重重在小军脑袋上敲了一下,别小看这567瓷,当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
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
当时的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着名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最高只能达到80%。取得了继清三代后我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处于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陈阳将碗倒扣在桌面上,指着上面的字问小军,小军看了又看,最后嘴里嘟囔几个字:“这印的什么,几里拐歪的,什么什么国吧?”
“什么什么国,”陈阳在小军脑袋上拍了一下,“这是XX醴陵!从右往左看!”
567瓷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底款都不同。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业很快得到恢复,这一时期瓷器底款特点是新旧并存。部分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
如 1948 年 8 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1950 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1956 年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一般而言,“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使用应该不早于 1954 年,不晚于 1955 年底。
之后就是改造时期,将原有的私营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济,景德镇的私营瓷厂和作坊也开始接受改造。这一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厂数字序号,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
在这时期有,合作社款,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合生产合作社出品”;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作社”。
还有序号瓷厂款,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将 13 个老合营瓷厂与 6 个新合营瓷厂合并,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 10 个公私合营瓷厂。
其次还有外销瓷器款,当时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 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还有部分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
往后就是大跃进时期,因为1956年文字改革已经完成,故此时期“江西景德镇名瓷” 款、“合作社”款以及序号瓷厂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极少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