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3章 三省六部(1 / 1)

作品:《来到秦朝,只求华夏昌盛

有道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虽然这个比喻听起来多少有点贬低人的意思,但用来形容现在的沐羽,却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现在整个咸阳城,除了长公子扶苏和嬴政特意留下来镇守国家的蒙恬将军外,没有人比沐羽的官职更高,爵位更重了。

然而,即使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沐羽这家伙却也没有起丝毫的坏心思,反而直接选择了摆烂,将所有的政务都统统抛给萧何、张良和曹参去处理,而对于铁浮屠那边,则更是毫不犹豫地完全交给了韩信负责。

“老师,你这样做就不担心父皇回来之后会责怪你吗?”

面对如此彻底摆烂的沐羽,扶苏也感到有些难以应对。

“扶苏公子啊,其他人有这种想法也就罢了,可你身为大秦的长公子,未来陛下宏图霸业的继承人,难道你也觉得所有事情都必须要帝王亲自去做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面对沐羽的提问,扶苏多少有些茫然,毕竟在他的眼中,他的父皇,也就是始皇帝嬴政就是这样整日操劳国事的。

“我的长公子诶……作为一名帝王,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的话,那还要臣子们做什么?臣子的作用,不就是用来帮帝王分担国事的吗?就好比现在这样,公子将一些政务交给我来处理,我又将这些政务分派给我的手下,而我要做的,也仅仅就是待他们处理完政务后,认真的检查一番,确保不会出现疏漏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公子交给我的政务被我处理的井井有条,而我也不会因为这些政务而感到焦头烂额,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一脸茫然的扶苏,沐羽忍不住扶着额头苦笑了起来,片刻之后,直到忍住了脸上的笑意,沐羽这才认真的向扶苏讲解起了其中的关窍。

“可是……可是如此一来,那些臣子们难道就不会将手中的政务摊派给他的手下?然后他的手下又将手中的工作摊派给他的手下的手下?这样的话,岂不是成了一种无解的循环?”

“看来公子还是没有搞清楚我的意思啊……这样吧,公子就以我为例吧!公子作为领导者,因为认可我的能力,所以才会将政务交给我处理!那么同理,我在得到这些政务后,同样也会将这些政务交给我认为最适合处理它们对的人来进行处理,至于公子所担心的政务被过分摊派的问题……公子是不是忘记了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就是统领监御史和御史们监督检举那些违法失职的官员的恶吗?”

(在秦朝,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之一便是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一职,主管文书,律令,图籍以及监察工作。御史大夫之下分别为监御史和御史,其中监御史负责秦朝各郡的监察工作,至于御史其实更像是史官,负责朝堂上的记录事宜)

“可是如此一来,就能够杜绝这些问题了吗?”

对于沐羽的解释,扶苏依旧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事实上,就算有御史大夫在,这种事情也是屡禁不止的,毕竟人心之事,又岂是我等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

这一次,沐羽并没有反对扶苏的质疑,反而相当认可的点了点头。

“老师既然能够看出问题,不知可有解决的办法?”

可能在扶苏看来,沐羽那近乎妖孽的智慧,既然能够看出问题所在,便必然有解决的办法。

殊不知这个问题别说是放在秦朝了,就算是放在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同样是无法可解的,除非他们身处在的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当然了,虽然限制于这个时代的状况,沐羽无法彻底根除这个问题,但在后世的某个朝代中,其所修改后的制度,却也在一定程度极大的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出现,那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起源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并一直沿用到清末。这一制度的设计旨在通过明确划分中央政府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权力过于分散。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设立,使得政府运作更加专业化,每个部门都有其明确的职责,从而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使得相权被一分为三,即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发生。此外,这一制度还明确了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但各有分工,品级和权力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得皇帝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政府运作。

作为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行政体制,甚至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三省六部制凭借的就是管理体制,体现出了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基本实现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