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4章 淡若杯水,美若边城(2 / 2)
作品:《致郁系文豪,一本活着全球泪崩》过了一会儿,佟青敲开胡文波办公室的门:“老师,我来了。”
“嗯,小佟,坐。”
胡文波起身给佟青倒了一杯茶,然后问道:“小佟,最近和立文有联系吗?”
“一直都有。”
“嗯。”胡文波点了点头:“那找他约稿的事情,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佟青沉思片刻后,回答:“应该没什么难度。立文之前答应过我,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随时找他约稿。”
“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胡文波叹了一口气:“立文现在身份不同了。”
“老师,我相信立文他不是那种人。”
“也是。”胡文波看着左手边的书说道:“能写出《边城》这种作品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说完,他扭头看向佟青,拍了拍《边城》的封面:“《边城》看完了吗?”
“看完了。”
“感觉怎么样?”
“写得真好,我感觉比他之前的所有作品都要好。”
胡文波笑着点了点头:“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本书从内到外,都透露出我们华国人的味道,比《活着》还要浓郁的乡土情怀。而《边城》的乡土情怀,正是这本书最动人的部分。”
“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向往。无论是翠翠的纯真爱情,还是老船夫对孙女的深沉关爱,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边城》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幅画,一幅描绘着华国传统乡村生活的水墨画,书中的每一笔都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老师,您感觉这本书和《雪国》比起来,怎么样?”
胡文波想了一下后,说道:“这两本确实很像,在《雪国》里,其透露出浓郁的虚无主义和物哀思想,虚无,洁净,悲哀达到了极致,让人心生向往,又有强烈的惆怅感。”
“而在《边城》中,乡土、人事、人物三者融合,浑然一体,立文用他犀利的笔触,描绘出了华国独有的哀婉悲悯的情绪以及道、儒两家的美学思想。”
“在面对死亡时,《雪国》中透露的是悲观的,但是悲观并不绝望,并把死亡看作是再生的一种方式。”
“而《边城》则不同,它在面对死亡时,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传统价值的坚守。立文在作品中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中美好与善良的执着追求。”
“在道家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的人死了,生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所以,在《边城》中,面对死亡的态度更趋向积极的一面,这也体现了华国文化中‘哀而不伤’的思想。”
“老师,您认为《边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会怎样?”佟青好奇地问。
胡文波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边城》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不仅继承了华国文学的传统,还融合了现代文学的创新。”
“立文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他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我认为不会低于《活着》,甚至还要比它更高。”
“谢谢老师,我明白了。”佟青点头表示理解。
“好了,小佟,你先回去工作吧。记得尽快联系立文,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胡文波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