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5章 教育人才,小化妆镜(1 / 2)
作品:《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赵献可字养葵,出生于万历元年(1573年),浙江宁波人。医德高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编着有《医贯》《胎产遗论》等医书。”
“华希闳出生于万历元年(1573年),担任中书舍人加四级金匮,专门从事古医书的校刻工作。协助翰林院纂修官、医家王肯堂重新纂刻古籍达100余种,使很多失传已久的古籍得以传承。重新纂刻了《千金翼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六科准绳》等着名医书。”
“《千金翼方》的重刻,不仅使这部名垂千古的医学巨着得以传承,也为大明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经过众人一番讨论,根据政治需要,武之望、陈实功、张景岳、陈司成、庞鹿门、姚应凤、赵献可、华希闳、万机、李树本、杨济世、吴有性、李中梓、袁可立、刘宗周、黄道周列入人才引进名单。
朱由校安排东厂番子们立即出发登门邀请。等到这些人才到达来青轩,医学研究部、教育研究部的筹建将全面启动。
万机号有范,出生于1565年。医圣万密斋的孙子,善治痘症。
李树本出生于1568年。李时珍的孙子,曾参与撰写《本草纲目》。
杨忠明出生于1569年。编制《针灸大成》的杨济时的孙子,精于针灸之外,兼通内、外、妇、儿各科。
吴有性字又可,出生于万历10年(1582年),南直隶吴县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着有《瘟疫论》,开中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有性创立的瘟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充实了中华医学温热病学的内容。其学术思想使瘟疫学说独立成体系,为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中梓字士材,出生于万历16年(1588年),南直隶松江府人。他父亲是万历17年进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体弱多病乃弃仕学医。
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着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编着有《辨药指南》《医学口诀》《脉诀汇辨》《痘疹全书》,对中医学的普及作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