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86章 中华绒螯蟹身体与习性介绍(1 / 1)

作品:《安静的思想

中华绒螯蟹,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绒螯蟹属节肢动物。其头胸甲呈圆方形,后半部宽于前半部;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有六个对称的突起,各具颗粒;胃区与心区分界显着,前者的周围有凹点;额宽,分四齿;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呈三角形;前侧缘具四锐齿,斜行于鳃区的外侧;掌节与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腕节内末角具一锐刺,长节背缘近末端处与步足的长节同样具一锐刺;螯足,雄比雌大,腹部,雌圆雄尖。

中华绒螯蟹分布广,沿中国渤海、黄海、东海诸省皆产,在长江流域自崇明至湖北东部沿江各地盛产之;在中国以产自河北的胜芳,江苏太湖区以及昆山阳澄湖最为着名,朝鲜西岸、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也有分布。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匿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到每年秋季,正是中华绒螯蟹繁殖回游期,长得比较丰满,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中华绒螯蟹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水产美味,唐代诗人李白曾赞“蟹螯即金液”。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有“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等功效。

中文名:中华绒螯蟹

别名: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螃蟹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软甲纲

目:十足目

科:弓蟹科

属:绒螯蟹属

种:中华绒螯蟹

亚门:甲壳动物亚门

亚目:短尾亚目

亚纲:真软甲亚纲

亚科:弓蟹亚科

亚种:无

外部形态:中华绒螯蟹的躯体可分为头胸部、腹部和胸足三部分

头胸部:经过长期进化演变,中华绒螯蟹的头部与胸部已完全合为一体,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部分,它由头胸甲和腹甲构成。头胸部的背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叫头胸甲,俗称“蟹斗”。背甲一般呈黑绿色,有时也呈赭黄色,这是中华绒螯蟹为适应环境进行自我保护的调节功能。背甲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许多区,并且与内脏的位置相一致,分为胃区、心区、左右肝区、左右鳃区六个区。背甲边缘可分为前缘、眼缘、前侧缘、后侧缘和后缘五部分。前缘正中为额部,有4枚齿突,称额齿,额齿中间的凹陷,以中央的一个为最深。左右前侧缘各有4个锐齿,叫侧齿。背甲后侧缘斜向内侧,后缘与腹部交界,比较平直。

头胸甲不但遮盖上背面,前端还折入头胸部下面,在三角形口前部的下面,有一条隆起线,叫口盖线。在眼眶下有一条眼眶下线,下面各有一条侧板线。头胸甲额部两侧,有一对有柄的复眼,长在眼眶里面。复眼的内侧,横向排列在额下有两对触角,其中第一对较小,第二对较大,分别叫小触角和大触角。

腹甲的形态。头胸部的上盖是背甲,其下盖为腹甲,通常呈灰白色。腹甲中央纵向有一凹陷的腹甲沟。腹甲周围密生绒毛。腹甲原本分为7节,前3节相合为一,仅留痕迹可辨认,后面4节在腹甲沟处也已相愈合。生殖孔在腹甲,但雌雄位置不同,雌蟹一对生殖孔开口在愈合后的第3腹甲上,即腹甲Ⅴ;雄蟹扣在木节上面。腹甲的前端正中部分为口器。口器由一对大颚、两对小颚和三对颚足组成。组成口器的六对附肢,都属头胸附肢,它们自里向外叠成,好像六道屏门,互相配合,完成口器的功能。

中华绒螯蟹的腹部已退化为一扁平的片状物,反折紧贴在胸部下面,俗称为“脐”。脐四周有绒毛,由肠道贯通前后,肛门就开口在脐末节的内侧。脐共分7节,性成熟的雄蟹脐为内肢基节底节上肢合节腕节前节成口器的三对颚足指节长节座节基节底节上肢狭长三角形,俗称尖脐;雌蟹的脐为圆形,俗称团脐。尖脐和团脐是区别雄蟹和雌蟹的最显着标志之一。

腹部内侧生有腹肢,因性别而不同。雌性有4对瞠肢,生在第2-5腹节上面,呈双肢形。内侧上刚毛细而长,大约30-40排,这是产卵时粘附卵粒的地方,外侧刚毛粗又短,可保护卵群。雄性的腹肢已变为交接器,在第1-2腹节上面。第一对已骨质化,呈管状,顶上生有粗短的刚毛,在向上弯曲的片状突起处开口。其基部开口分两部分,靠腹甲的一边开口大,并盖以有毛的办膜,交配时,阴茎伸入办膜内输送精液,内侧的开口为第二交接器位置。第二交接器为一娇小的实心棍状物,末端为柔软皮膜。

胸部有强大的附肢是胸足,共有五对,其中一对螯足、四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的运动器官。螯足强大,成钳状,掌部密生绒毛,雄性尤甚,具有捕食、掘穴和防御的功能。第2-5对胸足的结构完全相同,叫步足具有爬行、游泳、掘穴等功能。步足中,第一、四两对步足比较扁平,前后缘有刚毛,方便游泳。胸足都由7节组成,分别叫底节、基节、座节、长节、腕节、前节、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