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9章 大明最后将星(1 / 1)

作品:《开局盘点历史十大明君

他,是大明帝国最后的将星,曾以一门红衣大炮,轰杀了努尔哈赤;用两张大饼,换取了守住辽东。然而,这位明末的抗清名将,最终却被处以凌迟之刑。那么,袁崇焕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他的死是否真是一场冤案呢?让我们一同按照时间顺序,走进袁崇焕波澜壮阔的一生。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士,生于公元1584年。35岁那年,他考中进士,获任福建邵武知县一职。尽管袁崇焕出身文官,但他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和退伍的老兵交流,深入了解北方边境的局势。

当时的明朝,已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激烈的党派斗争、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后不久,继位的明光宗朱常洛也离奇去世,年仅16岁的朱由校登基称帝。

原来拥护朱常洛的清流东林党也得到重用,一时间东临士胜重正迎朝。一千六百二十二年,袁崇焕以县令的身份进京述职,经御史侯恂的推荐,被破格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当时,后金已占领沈阳、辽阳等七十余城,广宁之战失败后,明军尽失辽西之地,明廷上下一片惊慌失措,而袁崇焕却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周边巡视七天七夜,回来之后就和朝廷说:“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得目瞪口呆,袁崇焕也因此声名大噪。不久,袁崇焕又被破格升为兵备佥事,监军关外,并拨给他帑金二十万两,让他招募军队。就这样,袁崇焕从一个小小的正七品县令,在短时间内连升四级成为正五品的兵备佥事,这一切都与内阁大学士韩爌分不开关系。

在明朝官场上,除了讲究同乡之义以外,还要讲究师生之情。袁崇焕就是韩爌的门生,所以韩爌对他大力提携。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袁崇焕才能够两次被破格提拔。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再进,对袁崇焕非常器重和依赖,但袁崇焕却认为王再进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谋略,不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在一次激烈的争论之后,事情闹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那里。孙承宗亲自前往辽东,取代了王再进,并听取了袁崇焕的建议,将防线前移至宁远。

孙承宗镇守辽东期间,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和重用。在他的领导下,辽东防线变得坚不可摧,同时还收复了大片失地。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日益激烈,孙承宗最终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乡。

后金误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在1626年大规模进攻宁远。然而,在袁崇焕的精心指挥下,明军以猛烈的炮火击退了后金军队,使其遭受重大伤亡并被迫撤退。不久之后,努尔哈赤病逝,这给了明朝喘息之机。

对于努尔哈赤的死因,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是在攻城时受重伤后不治身亡;还有人说是因为宁远之战的失败让他忧虑愤恨而死。无论如何,宁远大捷对明朝军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袁崇焕因此被提升为辽东巡抚。与此同时,魏忠贤也将自己的心腹派遣到辽东地区,试图压制袁崇焕。尽管袁崇焕多次抗争,但都未能成功。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妥协,转而对魏忠贤歌功颂德,甚至打算为其建立生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讨好魏忠贤,保护自己的功绩。

1627年,袁崇焕在宁远和锦州取得重大胜利,击败了皇太极,使得后金伤亡惨重,这次胜利被称为宁锦大捷。然而,当论功行赏时,袁崇焕却遭到了魏忠贤的排挤,最终被迫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不久之后,明熹宗朱由校去世,皇帝朱由检即位。朱由检一上台便着手清算阉党,平反冤假错案,魏忠贤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朱由检召回了袁崇焕,并任命他为督师冀辽,负责监督登莱、天津的军务。在袁崇焕临行之前,朱由检还亲自慰问了他。然而,袁崇焕对皇帝说了一句致命的话:“五年全辽可复”。祝如姐高兴地送走了袁崇焕,但当他的同僚问他是否真的能够在五年内平定辽东时,袁崇焕却说:“这只是安慰皇帝而已。”悲剧的是,皇帝却当真了,这直接导致了袁崇焕日后悲惨的结局。画饼存在风险,特别是给皇帝画饼更是如此。

袁崇焕回到辽东后,手握军政大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然而,他有一个非常棘手的手下——毛文龙。袁崇焕希望朝廷派遣一名文官来监督毛文龙的军饷收支情况,这引发了毛文龙的强烈不满。于是,袁崇焕寻找机会与毛文龙会面,并利用尚方宝剑将其斩杀。

朱由检听闻此事之后,并未怪罪袁崇焕,但生性多疑的他,开始对袁崇焕的忠心产生了疑虑。一千六百二十九年后,后金避开宁远防线,取道蒙古进攻河北,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匆忙回援,北京城高池深,后金难以攻下,于是就在京师周边大肆劫掠。这时朝中百官开始纷纷谴责袁崇焕刚愎自用,于是朱由检下旨将袁崇焕打入天牢。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史书称袁崇焕是因为皇太极施了反奸计,而被明朝冤杀。但是在当时指控袁崇焕的诸多罪状中,并没有勾结后金背叛明朝的罪证,因而后金就算是用了反间计,恐怕也没有被明朝看到。一千六百三十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终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