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9章 沉默的西线(2 / 2)
作品:《抗日之火力不足》西线显得很安静,一切又回到了以前。
现在,野火他们已经非常清醒。如果没有空军,那么再多的防空火力,都无法撼动日本军队的根基。
整个巴彦淖尔的建设和生产还在一步步推进,更多的学生和工人,在延安的号召下来到了这里。
在广阔的阿拉善地区,一个个工厂拔地而起,产业链在一点点完善。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穿越六人组的生产能力也在一点点加强,他们一边在恢复军队装备和人员编制,一边在加深组织架构的建设。
残酷的战争,五原的血,让他们清醒的认知到,就算他们有系统,这也是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抗战!
中国的底子太薄了,跟日本的工业差距,不是几个穿越者能够改变的,现在他们会守好自己的大后方,为八路军的装备迭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同时,他们也在等待,等待沈莹和仲文骢那边,能够有好消息的出现。
沈莹在海外的喷气发动机零部件,其实在四月初就到了第一批货物,比美国普惠的黄蜂发动机到的还早。
仲文骢他们已经组装并点火,但碰到了问题。
这台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太短,仲文骢他们在一步一步排查原因。
于此同时,他们早期利用英国战斗机的发动机配件,制作了两个风洞,用来给螺旋桨战斗机的模型,做风洞测试。
现在美国人的发动机到了,可以提供另外一条,更大的风洞实验室。
于此同时,仲文骢也特意采用了一台喷气发动机,利用它并不稳定的运行时长,也制作了一条间歇性罢工的风洞。
孙子涵正在负责,对仲文骢提供的多种螺旋桨战斗机的外形做风洞测试。
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风洞诞生,英国船舶工程师韦纳姆用它进行物体空中运动阻力的测量。
真正将风洞应用于航空领域的人,还是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将一架带有动力的载人飞行器——“飞行者一号”送上蓝天,迈出了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一步。风洞,正是让此次试飞载入史册的“幕后功臣”。
以当时的科技水平,造出一架能飞上天的飞机已经不是难事,设计理论方面已相对成熟。困难的是,如何在复杂天气情况下尽可能延长飞机飞行时间。这要求科学家通过试飞获取大量空气动力数据,从而设计出最佳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