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4章 再次南下(2 / 2)
作品:《战卒》何况楚国就有这么个条件。
广阔的国土,不同的风景地貌。
开始出征了,这次去了五万人,都是步兵,轻装出行。
跟前面那次出征夷陵一样,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员就送来吃食,一路无忧。
睡觉基本都是露天,大群兵员躺在地上就睡,旁边有烧得正旺的大型火堆,谁要是冷了,就去烤一下。
这次南下,还挺开心的,兵友们又说又笑又唱歌,也不断有人请假回家探亲。
这一次,我倒是不羡慕那些能回家探亲的士兵了,经过很多村庄,镇子,我相信,我的爹娘就在某一个镇子上,我只要找到他们就能一家团聚了。
其实,以前特别想念爹娘,总是一直在想,就想见她们。
得知爹娘还活着,我却不那么想念了,只是想着她们能平平安安过好自己的日子,我有我的生活,我的使命,以后找到她们,我要把我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她们。
我们这支五万人的队伍晚上睡觉,白天一直走,走了快一个月,瓦房区域变成茅草房区域。
应该是快到了。
终于我们这支队伍由一处平原钻入高耸入云而又绵延不绝的深山之中。
将军高声呼喊:“还有两天就到了哟,保持队形,落后的跟上......”
深山里基本被原始密林覆盖着,苍翠的树木,碧绿的苔藓,空气清凉,泥土芳香,涓涓细流。
鸟叫声不断,藤蔓上猴子窜来窜去......
本以为只有巴国才有这样的山川密林,想不到楚国境内也有,真是惊喜不断。
在山涧里穿行了两天,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大盆地。
这个盆地很宽阔,算不上平坦,四周环山,遍布着很多村落。
地里种植的粮食由稻谷换成蜀黍(也叫高粱,芦粟,木稷)。
这种粮食作物,我从来没有见过,问了身边兵友,他们告诉我的。
他们说这种粮食由一个叫蜀国的国家传过来,耐寒,耐旱,能适应极端气候,收成好!
也是,这个地方处于高山地带,气候阴凉,而稻谷喜热,在这里肯定种不出来,即使能种出来,谷粒也不会成熟。
这蜀黍还挺有特点,高近两米,主干有戈的木把粗,叶子长条流线型。
一条条翠绿的叶子由主干顶端最细的部位拉伸出来,依次支棱着往下坠。
目前为止,还在吐穗,顶部一簇簇颗粒团正在延伸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