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弥兵会盟(1 / 2)
作品:《从部落到帝国》秦国建元十八年秋,也就是公元前七四八年,在鄢城之战后,晋、楚两国使者互访,谋求媾和。
宋国国君,宋公,子司空得知这一消息,便决定进一步促成秦楚两国修好,从而彰显宋国作为公爵国,大国的地位。他主动出来斡旋,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节晋楚关系,促成晋、楚结盟。
此时的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郑国等春秋时期的强国,都想进行一次天下诸侯的弭兵。
于是同年十月,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十四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举行会盟。
列国代表为:
晋国国君,晋侯,姬仇;
楚国国王,楚王,熊通;
秦国国君,秦伯,嬴超;
齐国国君,齐侯,吕购(姜姓);
郑国国君,郑伯,姬掘突;
鲁国国君,鲁侯,姬弗涅;
卫国国君,卫公,卫扬(姬姓);
宋国国君,宋公,子司空;
蔡国国君,蔡侯,姬措父;
陈国国君,陈侯,妫(音同“归”)圉(音同“雨”);
许国国君,许男,姜悦;
滕国国君,滕侯,姬慈;
邾国国君,邾子,曹夏父。
弭兵会上,晋楚两国,杀气腾腾,互不相让。
楚王熊通在登上会台前,自己在外衣里边穿上皮甲,并且也让自己的护卫照做。
楚国司马斗廉说道:“王上,会合诸侯的军队,而做别人不信任的事,恐怕不可以吧,诸侯盼望得到楚国的信任,因此前来顺服。如果不信任别人,这就是丢掉了所用来使诸侯顺服的东西了。臣卿王上作为诸侯之伯,不必穿皮甲而失信于诸侯啊!”
一边楚令尹王挚赶紧说道:“王上,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