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6章 人的烦恼(1 / 1)

作品:《无情天道

人,也许是这世上活得最劳累,最痛苦的生灵,生活在世上,人总有许多这样,那样的烦恼。困扰着人,让人难以舒心开怀,活得愉悦。

世间万物,各有其命。人之在世,犹如沧海一粟,虽短暂而渺小,然其所历之烦恼,却似山岳之重,海河之深。

凡人皆有所忧,有所虑,或有生计之愁,或有情感之苦,或有身心之疾,或有命运之困。此皆人生常态,无人能免。然人各有异,烦恼亦各不同。

有士人,寒窗苦读,十载磨一剑,望能一举成名,光耀门楣。然科举之路,坎坷多舛,屡试不第,心灰意冷。每逢夜深人静,独坐灯前,思前想后,不觉泪流满面。此士人之烦恼,在于功名未就,抱负难伸。

有农夫,勤劳耕作,望能五谷丰登,养家糊口。然天有不测风云,时有旱涝之灾,收成微薄,生活艰难。农夫每日劳作,汗流浃背,然所得甚微,心中苦闷。此农夫之烦恼,在于生计艰难,衣食无着。

有商人,奔波劳碌,贸易四方,望能积财万贯,富甲一方。然商场如战场,风险重重,时有亏损之虞。商人日夜操劳,心思缜密,然所得之利,常不足以弥补亏损。此商人之烦恼,在于财富难聚,风险难测。

有女子,容颜秀丽,心地善良,望能觅得良人,共度此生。然情路多舛,或有负心之人,或有缘浅之情。女子每每相思成疾,夜不能寐。此女子之烦恼,在于情感波折,心无所依。

人间世事,犹如长河之水,滔滔不绝,却又暗藏波澜。人生之烦恼,恰似江中之沙石,时而被浪涛卷起,时而沉入河底,难以捉摸。

世间之人常思之,人生何所求?名利乎?富贵乎?亦或是安然自得,与世无争?然则,人生之苦,莫过于所求不得,所得非愿。世间之人每思及于此,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忧愁,似那江中之沙,随风而舞,无法安定。

古有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则,人生失意之时,又何尝不是愁肠百结,泪眼婆娑?世间曾有一人,年少时意气风发,誓要攀登人生之巅,然岁月蹉跎,年华老去,终未得志。每每夜深人静,独坐窗前,对月长叹,其声哀婉,令人闻之落泪。

又有一人,生于富贵之家,锦衣玉食,应有尽有。然其心中,却常怀忧虑,恐财富散去,地位不保。日夜忧思,寝食难安,终至疾病缠身,形容枯槁。此二人者,一求名,一求利,皆因所求不得,而心生烦恼。

因而世人感悟之,人生之烦恼,实乃心之所系。心若有所系,则必有所求;心若无所求,则何烦之有?

昔有士人,名曰子明,常困于人生之烦恼,遂行于江湖,以求解脱之道。

一日,子明行于山间小径,见一老翁垂钓于溪边。溪水潺潺,清澈见底,老翁静坐如石,心无旁骛。子明心生好奇,遂上前问道:“老丈,人生多有烦恼,何以得此清净之境?”

老翁闻言,微微一笑,指溪中鱼曰:“此鱼游于水中,无求无欲,故得自在。人若能效法此鱼,抛却心中烦恼,便可得清净。”

子明听罢,默然良久,乃悟曰:“老丈之言,实乃至理。吾之烦恼,皆因心有所求,不能自安。当效法此鱼,无求无欲,方可解脱。”

于是,子明弃世俗之念,潜心修行。每日静坐溪边,观鱼游水,听风拂叶,心境渐趋清净。然人生烦恼,岂能一蹴而解?子明虽得片刻宁静,但心中烦恼仍时隐时现。

一日,子明忽闻林间鸟鸣声声,似有哀怨之意。循声望去,见一雏鸟落于地,羽翼未丰,无法飞翔。子明心生怜悯,欲助其一臂之力。然雏鸟惊恐挣扎,不愿受人之恩。子明见状,乃悟曰:“此鸟虽小,亦有自尊。吾若强助之,反伤其自尊。当顺其自然,使其自力更生。”

于是,子明置雏鸟于树下,静观其变。初时,雏鸟仍惊恐不已,但渐渐适应环境,开始尝试振翅。虽屡试屡败,但终有一日,雏鸟腾空而起,翱翔于蓝天之上。子明见状,心中大喜,乃知烦恼之解,在于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妄为。

自此以后,子明修行愈加深厚。他深知人生烦恼之源在于心之所困,故以平常心对待世事沧桑。无论顺逆得失,皆能泰然处之。终有一日,子明得道成仙,超脱尘世之烦恼,永享清净之乐。

人生之烦恼,乃心之所困。若能抛却世俗之念,效法自然之道,则可解脱烦恼之困。

然则,人生在世,岂能无求?故世人又以为,解人生之烦恼,非在求之不得,而在求之有道。

有道者,知天命,顺自然。不强求,不妄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则心无所系,无所求,亦无所失。心若如水,随方就圆,遇境即安。如此,则人生之烦恼,自可烟消云散。

然则,此道难行。世人皆被名利所惑,岂能轻易放下?故世人又思之,人生之烦恼,亦在于人之自身。若人能自知,自明,自悟,则何愁烦恼之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