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77章 情况转变,转守为攻?(1 / 1)
作品:《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亚父,对此事您究竟有何高见呢?”项羽一脸恳切地望向范增,
只见范增轻抚着下巴那几缕胡须,微微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小川所言之理,确非无稽之谈呐。然而,至于具体该如何行动,终究还是得由你来做主啊!”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范增深知自己身为谋士,应当为主公出谋划策,但最终决策权仍掌握在项羽手中。尽管项羽一直尊称他为亚父,以此表达对其悉心栽培的感激之情,但范增可不会因这一称呼便忘乎所以、越俎代庖。他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尽心尽力辅佐项羽成就大业。
易小川的谋划在范增的眼中依旧有些稚嫩,即便是易小川说的都对,会稽也未必不能够防守,毕竟易小川所谈的都是理想状态,项羽一旦离开了这会稽之后失去的很有可能就是民心了,
如今项羽在这会稽发展的如鱼得水,便是因为旧楚这面大旗,项羽走是为了发展,不过是为了个人发展,但是对于旧楚的百姓来说却不同,项羽一走,丢的便是整个旧楚之地的人心了,
对于项羽而言,决定坚守会稽并不仅仅只是出于对易小川个人的信任与肯定那么简单。诚然,这份信任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则是基于他对局势的判断和战略考量。然而,对于范增这位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谋士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尽管他表面上对易小川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信任,但这种信任实则相当有限,仅浮于表面而已。
范增深知,一旦朝廷成功击溃南境军,会稽恐怕难以幸免于难。即便易小川与项羽之间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可在天下大势面前,这样的情感纽带又能有多大的力量去抵挡那无尽的权力欲望呢?毕竟,从古至今,为了争夺天下而舍弃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之人可谓数不胜数。所以,范增从未真正相信过,得胜之后的朝廷大军会真的放弃进攻会稽,
而楚地的民心乃是一股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力量。多年来,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暗地里招募到众多志同道合之士,靠的正是这民心所向。只要他们能够坚定地守住会稽,一直等到朝廷大军抵达,南境军必然不会在此地久留。因为届时,南境军必将面临朝廷主力部队的强大压力,他们不得不将重心转移至应对朝廷大军之上,从而无暇顾及会稽。
只要守住了高要的进攻,那么便算是彻底在会稽站稳了,有了民心才能够招募到更多的士兵,范增的这种想法是并没有错,都说项羽是八千江东子弟,实际上整个江东给项羽作战提供的可不单单是只有士兵而已,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项羽最重要的粮仓,
离开会稽简单,接下来作战,让麾下士卒全部都背井离乡,后勤补给,钱粮这些事情都将成为问题,真的进展不顺利,项羽在想要回到会稽,可就难了,
此一时彼一时,范增的确想过离开会稽,不过那个时候是一定会跟南境起兵,不知道朝廷会动兵的不得已为之的一种方案,但是现在有解决的方案还要离开,那就是不智了,
这也是范增为何会觉得易小川的想法是不错,但是过于稚嫩的原因,同样的事情神秘易小川就不会这么想,聪明和懂得战略性思维是两回事,只是有些话范增并没有当着易小川的面说,那就是打击易小川的积极性了,对于易小川所说的朝廷方面的事情,范增倒是相信的,
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缘由在于,范增根本不认为分封诸王——这个看似有些斩断大秦根基的决策,会出自眼前这位名叫易小川的年轻人之手。毕竟像这种分封诸王的做法,毫无疑问绝对是一种引发祸乱的手段,而且通常情况下,普通人根本连想都不敢去想,更别提付诸实践了。
“唉,小川,这样吧,你暂时就先在这里好好歇息一番,关于这件事,我仍需认真思考、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定夺。”
听到项羽这么说,易小川急忙喊道:“羽哥!”
项羽摆了摆手,宽慰道:“放心吧,小川,我心里明白你完全是出于对我的一片好意,但我项羽终究不能仅仅只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啊。”
此时此刻,项羽一脸凝重地说出这番话后,便挥手示意旁人先引领易小川前去休憩。
待到看着易小川渐行渐远直至身影消失不见,范增在这时才又一次开口向项羽发问道:“你可想好了?”
其实,范增对于当下的项羽还是较为满意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认为高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项羽的心性,并且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回想起之前的种种相遇,若说得难听些,那时的他简直就是刚愎自用。心中自有一套想法和主见,一旦决定下来的事,便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极难听得进他人的劝言。正因如此,才会屡次三番地在高要手中遭受挫折。而项梁过早离世这件事,更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间,使得此时的项羽在心性方面明显沉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