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9章 建武出海(1 / 2)

作品:《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秦王见他们跃跃欲试,索性也就讲起了相关的事宜。

首先,是有关亲王出海的。

亲王四十岁以下,需要亲自带队,王府的家眷留在京师,除了许诺的食邑之外,王府子弟皆可领到一份“恩俸”。

如果愿意同行出海的,而且最终立下功劳的。

不论嫡庶,皆有恩封。

四十岁以上的亲王,如果愿意出海,许诺的食邑可以保持一代不斩。

至于那些王府的世子,则与王府家眷一起,留在京师。

这既是保持王府传承的稳定,同样也方便“建武帝”在眼皮子底下,亲自调教这些未来宗室的顶梁柱。

其次,再就是选择留下的,负责监督商贾的亲王。

对于商贾收买一事。

得来的银子,自己可以留下两成,五成收归内务府,三成收归国库。

作为保障,建武帝和朝廷不会找王爷们的麻烦。

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当朝帝王与户部联合,允许王爷们收受贿赂,但是要将大头上交到公中。

建武帝深知这只是权宜之计。

短时间内,宗室王爷们有着皇族的招牌,而且他们胃口还没养大,可以作为宫廷的耳目。

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容易脱离掌控,直至与那些商贾沆瀣一气。

建武帝会在适当的时机,将这个他亲手促成的利益团体彻底粉碎。

……

等到诸王离去。

一直侍奉在旁的秦王幼子“朱北临”,显得忧心忡忡。

“父王与陛下走得这么近,将来若是诸王有了损失,只怕他们会怀恨在心。”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毕竟,秦王这次下场帮助建武帝做说客,是因为建武帝答应给秦王幼子“朱北临”一个世袭不降的王爵,号称“靖江王”

朱北临作为受益者,当然不可能心安理得的。

然而,秦王本人却看得很开。

“当今陛下,是我大明诸帝之中,除了父皇之外主意最正的。他找上门来,为父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如今还能替你捞来一个世袭王爵,不亏。”

“至于后事如何,反正我老头子也没有多少日子好活。你们儿孙只要顾好自己,父王这心里就安稳了。”

这话朱北临不止听过一次。

可是每回,他听闻父王预感大去之日,都不由悲从中来。

因为他秦王五十多岁才得的老来子。

如今,朱北临还不到三十岁,可是秦王已经八十好几了。

黑发人送白发人,这已经成了必然。

李胭脂早就做过了心理准备,接受了秦王迟早会离开的事实。

他们多年的相守相依,就是为了真正分离之时,彼此的心里能少些遗憾。

秦王宽慰着幼子,目光遥望顶上。

他其实也已经看开了许多。

毕竟,活到这把年岁。

送走了父皇,送走了母后,送走了大哥,又送走了原配的秦王妃。

如今,只剩下玉致这一个同胞的小妹尚在世。

等安顿好了朱北临,秦王觉得自己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是落下了。

……

秦王的办事效率很高。

没几日,各家王府就向宫里上书,表达了各自的意愿。

建武帝则根据名单,挑出想要出海的王爷。

正好——

他与南方商贾合作的海船,即将要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