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5章 青天尚在(1 / 1)
作品:《三国:赵云是我弟》“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意思是一家五口人,能耕百亩田,能收三百石粮食。掐指一算,亩产三石粮。多乎哉?不多也。
除去自己吃的,再加上田税、口赋以及杂七杂八的各种赋税项目,基本也就所剩无几了。勉强刚够糊口的,仅限于饿不死。这还得是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如果年景不好,基本就是饿死的命。老百姓想讨口吃的,是真的难。
这里说的亩,其实是小亩,约合0.22市亩。所以百亩之田,折算过来也不过是二十二市亩左右。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这点地儿可不算多。不求质量靠数量嘛,两不占全,可不就是挨饿了嘛。
上面说的还只是农夫们自己的口粮问题,壮年人吃的多点,老人小孩吃的少点,取个平均数,平均每人大概每个月吃一石五左右的粮食,五口之家一年就要消耗九十石粮。这还是节省的吃法,要是胃口大的,这点粮食基本不够吃的。
若是论打仗的将士,体力消耗较大,吃的也就更多,一个兵士基本月食两石粮,一年需要二十四石粮。而亩产才三石粮,八亩地的产量才够养一个兵士。百亩之田的产量也只够养十二个兵士。想想就知道老百姓有多难过了。(为避免混乱,以下所有的亩,都按小亩算)
老百姓是难过,但是土豪劣绅却表示:“毫无压力。”这话说的没毛病,谁让人家地多呢。
所以打土豪势在必行,此时出手,也是恰到好处。
且说处决王善人后,收缴其田产,总共收得良田千亩有余,粮食数万石,钱几十万贯,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好家伙,赵厶又一次震惊了,简直富到流油啊。
仔细算算,千亩良田一年的产量足以养活一百多名兵士,日积月累假以时日,养个三五百人根本不在话下。用这些全副武装的人对付手无寸铁的平头老百姓,还不绰绰有余。怪不得王善人这么嚣张呢,原来人家有豪横的资本啊。
“还得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赵厶尝得了甜头,决定一鼓作气,将无极县的土豪劣绅一网打尽,绝不给他们留下任何反扑的空间。
这帮土豪劣绅,如果逼之太急,他们肯定就要抱团取暖,作困兽犹斗,之前赵厶吃过亏,所以这回学精了。换个思路换个方法,如果先定他们的罪,他们有错在先,必定理亏。理亏之下必定先求自保。一旦各怀鬼胎,心思不一致,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必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此外还得发动群众的力量,让群众积极响应,揭发检举,让土豪们无处藏身,方能事半功倍。于是再发告示:“限期未退还亩税钱者,皆在重查之例。凡所受其侵害者,速来县衙申诉。”
好家伙。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厶虽然不是新官,烧的火却比新官还狠。第一把火刚点燃就解决了王善人,这第二把火,大有解决一堆人的架式。这下有看头了。
消息传出,百姓高兴了,土豪却集体自闭了。
有胆子小的,就暗自嘀咕:“这个太守油盐不进,好赖不听,还是赶紧把亩税钱退了吧,就当破财消灾了。”于是赶紧拿出账簿一一核算,把多收的部分退回去。还得好言相劝,让租户千万不要去县衙申冤。老百姓老实,收了钱也就闭嘴不说了。这些胆小的土豪也就免了一死。
有嘴硬的,心里不服气,就在那抱怨:“这是哪家的法令,自古以来,没有这么搞的。这个太守,简直瞎胡闹。我就不退,看他能拿我怎么办。”
老话说的好,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你这么犟,那就不客气了,请你去死。赵厶自然不跟他客气,直接抓起来,先押入牢中,等凑齐了人数,一块斩首。
短短几天时间,捉了十七八个老赖,关在牢中被雷公挨个折磨一遍,个个都老实了,哭着闹着自己认罪,只求赵厶把他们放了。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现在知道错了,晚了。
另外还有一些圆滑之人,一看王善人被砍了脑袋,当时心里就犯了嘀咕:“这个太守是个心狠之人,不可与之争强。且先委屈自己,上下打点一二,先探探口风,再做计较。”
这些人本着宁把钱花在打点关系上,也绝不给老百姓分文的想法,准备好‘厚礼’,托人送到赵厶面前。赵厶也不客气,掂掂分量,够分量的就留下,不够分量的就原路退回去。
怎么说呢。
够分量的,本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原则,提醒对方:“不是不想帮你,这满城的百姓都看着我呢,很难掩人耳目,你再等等。”话外意思就是你送的太少了,继续送,往大了送。
不够分量的,当场就翻脸了:“怎么?瞧不起我?我会在乎你这点钱?来人,拿下!”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凡是来打点关系的,肯定心里有鬼。正愁没理由找他们麻烦呢,自己反倒送上门来了,那就别走了,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