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十六回 无边思念更添愁(1 / 1)
作品:《民间春秋》(五载再无书信回,亲人挂念与日增;张老乡故里探消息,无边思念更添愁。)
寒来暑去年复一年。在那个美丽的“三六九镇”上,张老乡带走书信迄今已经快满五年了。这期间,既不见耿家父子们归来,也没有任何有关他们的音讯。时光老人似乎并不知晓人世间的思念与惆怅,越是害怕过八月十五节,而这个八月十五节就越是紧着日子往前赶。
自从耿老爹父子四人离家南下以来,每年的八月十五节这一天,中午的新葱鲜羊肉水饺,郭氏和耿兰一直都是在耿憨家和董家成家轮流着吃;晚上的“拜月”,也都是由耿憨和董家成两家的女主人轮流着张罗。当然,尽管是在一起过节,但过节之前或者过完节之后,裴氏和刘氏都还会使唤自家的娃儿们,送过来足够郭氏娘儿俩吃好多天的各种鲜瓜鲜菜鲜果子什么的。
按照惯例,今年的八月十五节,郭氏娘儿俩中午在耿憨家吃了现成的水饺和丰盛的各色凉拌热炒自不必细述。月上时分,郭氏照例带着已经十岁的耿兰来到耿憨家的小院儿里来。很快,董家成全家人也过来了。按理说,在这样繁忙的秋日里,大家伙儿忙里偷闲地一起坐一坐,唠唠嗑,也是一件很让人身心放松的好事情,只是这杳无音信的耿家父子四人,给大家平添了无尽的挂念和不安。
在秋高气爽的北方农村,大多是晴朗的夜空。因此,月儿爷爷几乎每年都可以享用到淳朴乡民们虔诚献上的各色供品。这不,今儿个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八月十五夜,大家伙儿团团围坐在摆放在当院儿的大桌子边上,在十分惬意的习习微风中闲聊着,一起观看朗朗夜空中那一轮万年不老,充满传奇色彩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慢慢地向当空移动着。
这是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了。由于近五年过去了,再没有他们的任何音讯,所以每个大人的心里都很不安,但都尽量地隐忍着不流露出来。
当然,自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每一次的“供月”仪式上都是没有梨的。尽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子本身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但在亲人们淳朴的心灵内,由于“梨”与“离”谐音,因此在这个月圆之夜人不圆的时刻,谁也不想去品尝梨。至于郭氏自己,自从丈夫和三个孩子离家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吃过梨!尽管梨子曾经是她最爱吃的家乡水果,但她现在特别害怕吃这个……
大家伙儿分吃的那个“团月”大月饼,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二个八月十五夜在耿憨家一起“拜月”开始,大家伙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否有人提醒,郭氏都会自觉地把耿老爹的和耿直的收起来带走。耿英的那一块儿,大壮第一次是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就高高兴兴地吃掉的。但后来,他也和秀儿一样,不再当着大家的面吃了,而只是默默地收起来带走。至于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和怎么去吃那块儿月饼的,没有人知道……
还有就是,从耿家父子四人离家后的第三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开始,大壮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男娃儿们特别热衷的摇火团儿活动,而只是在“拜月”结束后,自个儿慢慢地去了小河边……
而可怜的秀儿就更难挨了。由于一个人不敢去那棵与耿正话别的大槐树下重温旧梦,她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淌眼泪……
这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大人们实在是在不安和忐忑中度过的。当然,除了大壮和秀儿之外,其他几个娃儿们还是像往常年一样,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热热闹闹的摇火团儿。尤其是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子的青山和青海这对孪生兄弟,还高高兴兴地从二狗子和大头手里接过来点着了的火团儿学着摇了几把呢!二壮虽然比青山和青海大一岁,但他生性胆儿小,没有敢尝试着摇那玩意儿。
八月十五节过完了,日子还在不紧不慢地一天天过去。九月十五、十月十五……
一个又一个圆月夜过去了,但依然还是不见张老乡,或者其他人送书信来,大家伙儿的心情日益焦虑不安起来。尤其是郭氏,每日里除了必须干的活计之外,站在门口伸着脖子南一眼,北一眼的张望,成了她做的最多的事情。大壮每日傍晚挑水送过来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画面,这就使他自己心里边的焦虑和不安更增加了几分……
但大壮所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在小河边上转了几圈,找到一块儿一尺五寸左右高,一尺见方,并且石面非常平整光滑的大青石。看看挺满意的,他就将这块儿大青石滚到小河边上擦洗干净,然后扛了回来,稳稳地立在耿老爹家门口的靠南一侧。这样,郭氏没事儿了,就拿个草垫子放在上面,比较舒服地坐着张望,张望……直望得日渐憔悴,两鬓角生出了缕缕白发……
难挨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熬到过年的时候了,但依然还是没有一丁点儿消息。于是,董家成和耿憨夫妻们商议,还是去张老乡的老家打探一下哇,以确知张老乡最近是否回过老家。如此,大壮就决定,明年正月十六亲自跑一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