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2章 立后(1 / 1)

作品:《列虹英雄演义传

皇帝在朝堂之上,神色庄重而坚定,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满朝文武大臣,深吸一口气后,决然地宣布道:“朕决心立朕的表妹李妃为后。” 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霍明立刻站了出来。霍明面色凝重,向前一步,拱手行礼后大声反对道:“圣上,表亲为妻,此实乃蛮夷做法啊!圣上乃天下表率,一举一动皆为万民所瞻望,怎可如此行事呀。” 霍明言辞恳切,他紧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决定的担忧和不认同,认为此举不符合传统的礼教规范,可能会引发不良的影响。

紧接着,中书令秦时明也站了出来表示反对。他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说道:“圣上,霍首辅所言极是。北方草原蛮夷确有此习俗,非我生者,非生我者,皆可为我之妻,此等做法实在有违我中原礼教。圣上不可效仿啊。若要立后,当立大姓女才更为合适,如此方能彰显皇室威严,稳定朝局。” 秦时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传统礼教和家族势力平衡的考量,他希望皇帝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立后之事。

皇帝听完这两人的反对之言,心中的怒气瞬间从心底涌起,直接冲到了头顶。他的脸色变得通红,额头上的青筋微微跳动,甚至连头上的朝冠都仿佛因为他的愤怒而高了一点。他转过头,目光急切地看向王信,带着一丝期待问道:“吴王,你觉得呢?” 皇帝此刻急需一位支持者,他希望能有人理解他的心意,支持他的决定。

王信听完皇帝的询问后,微微皱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他深知皇帝的心思,也明白在这个时候自己的表态至关重要。立皇后之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寻常人家娶媳妇虽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关键在于皇帝的意愿和后宫的稳定。

思索片刻后,他决定开口帮助皇帝,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立李妃为后,无有不妥。李妃乃是第一个入宫的后妃,且她是李太后的侄女,又是工部尚书李大人之女,其身份尊贵已足够匹配皇后之位。再者,据臣所知,李妃贤良淑德,在后宫中无人可比,如此品行俱佳之人,当立为皇后,定能母仪天下,为陛下分忧,为后宫之典范。” 王信的话语条理清晰,既强调了李妃的身份优势,又突出了她的品德优点,为皇帝的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皇帝听完王信的这番话,心中的怒气稍微消退了一些。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然而,就在这时,亲时明却又再次开口说道:“李姓,并非望族大姓。若立其为皇后,日后在拉拢望族方面将会困难重重,怎可如此草率决定啊。” 亲时明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立后之事不能只考虑感情和个人品德,还需要考虑到家族势力对朝政的影响。

皇帝刚刚下去的怒火又猛地窜了上来,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喊道:“这天下,姓范!”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朝堂上炸响,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威严。他狠狠地看着文武百官,目光如炬,仿佛要将每个人都看穿。随后,他用力地摆摆手,说道:“退朝!” 说完,便转身大步离去,留下满朝文武大臣在朝堂上,面面相觑,气氛一时变得极为紧张和压抑。

皇帝怒气冲冲地离开朝堂后,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又充满了火药味。武官派以王信为首,他们聚在一起,神色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王信皱着眉头,语气激昂地说道:“陛下既有此决心,立李妃为后也并非毫无道理。李妃的身份背景虽有争议,但她入宫时间最早,且品行贤良,对陛下一片深情,怎能因一些陈旧的规矩就轻易否定呢?我们应当支持陛下的决定,维护陛下的权威。” 其他武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信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更多地考虑皇帝的意愿。

而文官派以霍明为首,他们则忧心忡忡地讨论着此事的影响。霍明摸着胡须,一脸严肃地说:“此事关乎礼教大义,不可不慎。表亲联姻虽在某些蛮夷之地存在,但我朝向来注重礼仪规范,此举恐会引发民间的非议,损害皇室的尊严和朝廷的威信。我们应当劝谏陛下,遵循传统礼法,立一位出身望族大姓的女子为后,以稳定朝局,安抚民心。” 文官们围绕在霍明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着,强调礼教和家族势力在立后问题上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皇室一派以多亲王为首,他们的讨论则更加复杂。多亲王面露沉思之色,缓缓说道:“圣上的决定我们自然要尊重,但此事确实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要考虑皇室的声誉和传承,也不能忽视朝廷内外的各种势力和影响。” 皇室成员们各抒己见,有的支持皇帝,认为皇帝的爱情应该得到尊重;有的则担心此举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谨慎处理。

然而,在这一片激烈的争论声中,秦悦却带着军机大臣们默默地离开了朝堂,回到了军机处开工。秦悦深知,这场关于立后的争论涉及到各方利益和观念的冲突,一时之间难以得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而且,军机处还有众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她不能让这些琐事影响到国家的正常运转。她神色平静地对军机大臣们说:“我们的职责是处理政务,为陛下分忧解难。立后的事情就让他们去争论吧,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说完一行人就往军机处走去了。